說起開車,在行駛的途中最不可缺少或最需要的是什麼?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脫口而出——音樂。在音樂中,或長或短的旅途都變得不再乏味,好的音樂不僅讓人在行車途中心情愉悅,而且,還可提神醒腦、消除途中的疲勞。
汽車音樂,看似是一個頗新穎的名字,其實,這類音樂在很多地方也可以發現。所謂汽車音樂主要是從各類音樂中,選出一些能誘發駕駛者輕鬆愉快的心情、在行車時享受欣賞的樂曲,增加一點兒駕駛的興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減輕一點兒駕駛者的煩躁心情,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減少交通意外。
現在,汽車音響已成為汽車上必不可少的配置,在駕駛途中欣賞一段美妙的音樂,會給單調枯燥的駕駛過程增添一些樂趣,特別是長時間駕駛,欣賞一段音樂,能放鬆情緒,消除疲勞。凡事有利就有弊,一邊駕駛一邊欣賞音樂也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因為分心而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同樣,不加選擇的樂曲也會達不到欣賞音樂和安全駕駛的目的。行車中如何欣賞音樂也有一些講究:
⑴要選擇合適的樂曲。不同旋律風格的音樂給人的感染效果也不一樣。駕駛中所欣賞的音樂要以慢節奏的輕音樂為主,尤其以中外古典音樂為佳。這些音樂集輕、美、柔、慢為一體,能在行駛中起到“一張一弛”的輔助作用。而一些快節奏的樂曲,如進行曲、搖滾樂、爵士鼓曲等,這些“重音樂”會無形中加重駕駛員的聽覺負擔,淡化應有的警惕性,駕駛員可能會隨著音樂節奏越開越快,於行車安全不利,從而失去欣賞音樂的意義;其次,駕駛中聽歌曲會誘導駕駛員跟著吟唱而分心,會降低對道路情況的分析反應能力。因此,欣賞音樂要投入一種隨意而不至於太投入心境;再者,聽歌曲不如聽音樂,宜間斷性播放欣賞,有利於集中思想駕駛。
⑵要把握好時機。在有些場合,如車內氣氛沉悶,需要換個氣氛時;天氣、道路都不錯,而這時駕駛略感疲勞時;遇交通堵塞,長時間等待時;長時間駕駛車輛,途中作短暫休息時等,聽上一段音樂,對繼續保持一個良好的駕駛狀態是比較有利的。而在某些場合就不宜聽音樂,如駕駛車輛剛上路,人尚在興奮時;高速行車需集中精力時;穿越不熟悉的道路區域或人多車雜路段時;雨、雪、霧天,視線不良時;這時候聽音樂反而會影響駕駛員的感官,使駕駛員產生急躁心理,起不到穩定情緒的效應作用,這對安全行車是不利的。需要提醒駕駛員的是,欣賞音樂每次以半小時為宜,不要一路行車一路聽歌。同時,欣賞音樂時車速稍微慢一些,如果要快速行駛,最好暫時關掉音樂,這樣安全係數大些。
⑶要調到合適的音量。有人認為,音量要“蓋”住發動機及行駛所產生的噪音才合適,這是不正確的。要知道,車內空間狹小,如果音量大,其產生的次聲波有損人的聽覺神經,還會容易轉移聽覺,危及行車安全。最合適的音量是與車輛因行駛而產生的有規則的噪音“並行”,大油門不致被“淹沒”,小油門不覺得刺耳,而且,能分辨得出車外出現的異常聲音。
從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來看,那些喜歡一路上邊聽邊唱的司機比保持沉默的司機注意力要集中得多,駕駛人員聽著音樂,不會打瞌睡,發生車禍的機會也就更少,使行駛變得更加安全。心理學家分析,聽歌、唱歌不僅能夠刺激司機的精神,而且,還能刺激司機的身體,反過來可以產生更高的警惕性,減少疲勞。在獲得最佳的警惕性方麵,音樂比沉默、交談或者聽電台討論節目更有效。
唱歌比談話更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原因是為司機所唱的歌詞他早就很熟悉了,不需用太多的腦子去回憶,也許還因為流行音樂的歌詞比較容易理解,歌詞通常使用重複的抒情歌詞。很多司機朋友認為邊開車邊唱歌或者聽音樂會讓他們感覺更鎮靜、更專心,減少危險情況發生的幾率。
但是,司機朋友在駕駛途中不要聽、唱那些過分激烈或複雜的曲子,因為這種歌曲會將你的注意力從路麵上轉移。
收聽音樂時間過長、次數過頻、音量過大,不但無益,反而會使人的聽覺器官逐漸麻痹,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還會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食欲缺乏等症狀。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司機在駕駛車輛時,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溫馨提示
玩牌要有限度。玩麻將、打牌已成為老年人娛樂消遣的一種主要活動,這些活動讓老年人找到一些樂趣,但有些老年人玩麻將、打牌常常是長時間地玩,甚至廢寢忘食、通宵達旦,這樣會導致頸椎病、前列腺炎、功能性水腫、腦血管意外、神經衰弱、肛裂、痔瘡等多種疾病發生。因此,老年人玩牌要有限度,不能將玩牌時間拖得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