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急了
旁觀者說
作者:吳玉征
新浪微博捧著金飯碗四處討飯,一副落魄模樣。新浪微博做到目前這個局麵,又要“逼宮”,又要引入阿裏巴巴,又要平台化,隻能說新浪微博急了,慌不擇路。或者說,新浪微博以內容建設的1.0時代結束了,開始了2.0運營時代。
新浪微博商業化底子不純,這不妨看做是以內容建設為主的1.0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新浪以新聞起家,經過互聯網幾次變革之後,又以新聞做起了微博。微博的產品形態和原有新聞門戶的做法截然不同,完全是一個全新的產品。以新聞“做”微博的結局就是,不懂運營和產品,隻是熱鬧。
這是新浪微博的致命傷。如何說?新聞講究內容的速度、質量和布局,這就決定了產品特性。新浪幾經改版,成為以評論、轉發,大號縱橫為主的社區新聞文化。
但新聞這個產品的商業化模式單一,多是廣告。在內容中過多植入商業化,必然導致用戶反感。穀歌利用鏈接的相關性賣廣告,Facebook也是小心翼翼地,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基礎上賣廣告。新浪微博從產品屬性來說,是具有新聞特性的社交產品,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社交群體。
社交網絡是Web 2.0的一部分,核心是信息以個人為中心,信息在社交中流轉、放大,得到有效傳播。新浪微博過多的新聞屬性決定了平台屬性。現在的新浪微博,更適合產品傳播而非產品營銷。要談營銷,等到微博自身的2.0時代再說吧。
新浪微博創建伊始,沒有規劃好長期的運營模式,隻有產品雛形,或者是借鑒性抄襲國外產品,如Twitter和Facebook,以至於到了今天,一個產品運營3年之後,才除去了羞羞答答的遮羞布,談起商業化模式。這在整個互聯網界都是笑話:商業公司開發的產品不談商業化,那談什麼?微博產品不賺錢,難道新浪要做慈善家?
如今大號們開始賺錢,新浪坐不住了。網傳新浪要和營收賬號二八分賬,願望是美好的,可操作性不強。新浪微博怎麼知道大號們賺了多少錢、以什麼形式賺錢?這種企業營銷的秘密,怎麼能透露給新浪呢?如果逼人過甚,營銷大號轉移到騰訊、搜狐微博未嚐不是一個解決辦法。
新浪微博一直嚐試商業化。產品一點點疊加在平台之上。采用會員製度,試圖貨幣化收費,引入銀聯入口;開放平台,引入眾多應用。同時自己也在不斷開發應用、增加用戶黏性的同時,試圖做移動互聯的又一個入口。這些疊加的產品促使新浪微博沒有核心競爭力,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
又想做平台,又想做應用。這種左右互搏的關係不止在新浪微博和新浪無線之間,更存在微博產品的定位方麵。新浪急了,頻出昏招,擁有大量賬號卻無法變現,根本原因是產品設置有問題。無論是對賬號的深度還是廣度的數據挖掘上,新浪微博都沒有令人出色的表現,憑什麼商家要掏錢?
但願在新浪微博的2.0時代,新浪能在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