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吳德王(2 / 2)

董卓又聯合司徒黃琬等一同攜帶鍘刀,到朝堂上血書,要求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時被政治定性為叛賊的陳蕃、竇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劉協一一準奏,恢複陳蕃等人的爵位,並按照董卓的意思,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董卓又趁著漢靈帝遺體下葬的時候,開啟文陵時,使人偷取其中珍寶。又仗著軍威,放縱士兵在洛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奸淫婦女,百姓怨聲載道,有女兒的家庭都不敢讓女兒出門。

董卓還嫌官小,也不告知劉協,幹脆自拜為相國,封郿侯,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劉協心中雖恨,卻無可奈何,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權勢已經如日中天。董卓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設置令、丞,家族故吏,全部雞犬升天。

董卓性格殘忍,好用刑法立威,甚至將何苗的遺體從墳墓中挖出來肢解扔在園林之中。 大司農周忠的兒子周暉聽說洛陽發生變故,趕回洛陽看望父親,結果董卓見到周暉,嫌他麵目可憎,非常厭惡他,派兵直接將其劫殺。

袁紹、曹操、衛茲、張揚等人都在地方上開始招兵買馬,試圖對抗董卓執政,東郡太守橋瑁甚至偽造了三公文書散發到各地州郡政府,陳述董卓罪惡,呼籲各地起兵反董,擁護長安劉辯的帝位。董卓大怒,任命剛剛從零陵逃回的李儒為中書令,前去輔佐華雄大軍,晝夜攻打長安,意圖消滅劉辯,以斷絕橋瑁等反董聯軍的政治企圖。

陳龍正是在這種形式下,喬裝成吳郡嚴白虎,以求見相國董卓為名,獻上東海明珠十八顆。這十八顆南珠,個個龍眼般大小,顆顆珠圓玉潤,輝光瑞彩,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寶物,是陳龍從長安皇宮貢品中抄沒而來,恰好當做嚴白虎送給董卓的見麵禮。

董卓收到禮物後大喜,任命嚴白虎為烏程侯,安南將軍,領吳郡太守。次日早朝,嚴白虎當著眾臣之麵,詳說自己對董相國的仰慕之情,故不遠萬裏,前來洛陽朝拜,道董卓實乃救世之良臣也。董卓大喜過望,認為自己的聲望已經布於四海,益發驕矜起來,根本不把劉協放在眼裏。

這一下,嚴白虎成了董卓眼前的紅人,董卓賞了他一座大宅,趨炎附勢者每天門庭若市。嚴白虎刻意結交呂布、蔡邕和王允,一時都成為了董卓的心腹之交。董卓令徐榮領兵鎮守虎牢關,李傕、郭汜鎮守洛陽,魏續、侯成鎮守黃河一線,張遼、臧霸鎮守南郊,司隸一帶,可謂兵強將勇,固若金湯。董卓整日沉迷酒色,體魄越發肥胖,身體漸漸被掏空。

這一日,輪到蔡邕做東,號稱將舉辦洛陽詩會。董卓、呂布等一幹武人,雖然大字不識幾個,完全提不起興趣,但蔡邕乃當世大儒,風流詩客,董卓隻好勉為其難,也表現自己對孔孟之道的重視。而且,聽說蔡家的大小姐蔡琰蔡文姬,剛好是十八歲的生日,蔡邕意欲讓愛女在詩會上與天下才子競標,據說蔡琰小姐之才,不下於一代才女卓文君。

詩會當日,董卓著相國朝服,左有呂布,右有賈詡,身邊是牛輔、董越、李肅、段煨等護衛,以及幕僚長劉艾、鄭泰等一幹文人。陳龍當然也在受邀之列,施施然跟在董卓之後,身後是呂常扮演的嚴輿,在後緊緊護衛。

古人以文為貴,仰慕君子之風,故雖然戰爭難免,但禮樂仍不可廢。特別是士大夫階層和士族大戶階層,更是一水兒的高級文人,像曹操、劉虞、袁術、孔融、陶謙之流,雖然武略非凡,但文采詩詞,也是一時錦繡。尤其是曹操的四言詩,可謂名動四方。他兒子曹植的一篇《洛神賦》,更是名垂千古。

詩會就在蔡邕府邸的大花園中進行,花園四周圍定一些二層小樓,二樓上設置雅座,供董卓及其幕僚觀看盛會,蔡邕的家人在旁邊另設一席,暫時空置,顯然蔡琰小姐還沒有到來。花園中小橋流水,設置了曲曲彎彎的小徑,這時站了不少來自四方的年輕俊彥,十有八九都是飽讀詩書的樣子。也有因為仰慕蔡小姐而來的,都伸長了脖子等著蔡琰出場。

蔡邕大聲宣讀了一些詩會的規則,無非何題何韻之類,宣布詩會開始。眾人紛紛觀賞院中美景,擰眉捶胸在那裏憋詩,忽然有人大喊一聲:“文姬小姐何在?”眾人一陣哄笑,原來都是為了蔡文姬而來。

董卓也來了興趣,以為蔡琰必是名聲在外的美女,淫笑嗬嗬盯著蔡邕道:“伯喈啊,我的左中郎將,怎麼把閨女藏的這麼緊?快快請上蔡文姬小姐,也好讓底下這些年輕人一解仰慕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