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遼東燕山人,東漢末年知名武術家,擅使劍術,三國史阿的師父,曹丕的師公,桓、靈二帝在位期間,王越做到過虎賁將軍。因為擅長劍術,而在京師有極高名望。河南史阿過去和王越遊曆,學會了王越的劍法,人稱劍仙大師兄。王越十八歲匹馬入賀蘭山,隻身取羌族首領首級而歸,無人敢當其鋒;三十歲周遊各州,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力大無窮,豪氣蓋世,連呂布都不是其對手。雖號稱當世大俠,此人卻熱心出仕,最後在洛陽開武館謀生,整日周旋在皇帝周圍,希望討個一官半職,但其時皇帝已沒有權威,漢末門閥觀念又根深蒂固,出身平民的王越,最終撈了個虎賁將軍,洛陽局勢變化之後,王越失去主子,年歲又偏大,遂隱居北邙山,授徒為業。
王越收徒十人,大師兄史阿,天資極高,隨王越周遊天下,將王越一身本事全都學到了手,後來成為魏帝曹丕的劍術老師。五師弟夏侯恩,字子雲,正史中其真名叫夏侯廉。出身夏侯世家,為夏侯惇的族弟,從小頗有勇力,天資不在夏侯惇之下,青年時期即為王越收其為徒。藝成之後,回歸夏侯世家,與夏侯惇一同出仕,成為曹操隨身之背劍心腹。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劍”,一名“青釭劍”。倚天劍鎮威,青釭劍殺人。倚天劍曹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劍削鐵如泥,鋒利無比。《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中描寫: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隻顧引人搶奪擄掠。不想撞著趙雲,被他一槍刺死。青釭劍自此歸趙雲所有。
七師弟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王越遊曆冀州時,得遇孫禮於鄉間。當世鄉間遭逢動亂,孫禮與母親失散,當時賴鄉人馬台救護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孫禮便將所有家財盡數贈予馬台以示感恩。後來馬台因受事件牽連而即將麵對死刑,孫禮為報舊恩,私自救馬台越獄逃亡,自己卻不願逃亡,向時任縣令溫恢自首。溫恢被他有恩必報的事跡感動,私自放了孫禮。王越聽說後,遂收取孫禮為第七徒。
王越的其它徒弟,身份都十分神秘,但王越性格嚴厲,徒弟均不敢違反師父的命令。此次王越受王允所托,一是因為同氣連枝,二是也收了不少金銀,三是收了王允送來的至寶------七星刀。聽說又是為漢獻帝鋤奸,遂派出三大弟子到長安潛伏。
王越此時,正在自己山巔的竹樓之中閑坐,手中撫著自己賴以成名的長劍。長劍名為七星龍淵劍,又名七星龍泉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兩人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
此劍鑄造的技藝固然精湛,但它的聞名還在於無法知道其真實姓名的普通漁翁:魚丈人。
話說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慌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隻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遊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
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起漁翁姓名。
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隻稱“漁丈人”即可。
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
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歎,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隻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隻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此劍鑄成之後,兩位鑄劍大師又用剩下的隕鐵鍛造的一把短刀,就是這把七星刀。因此對王越來說,七星刀極為珍貴,也就無法拒絕王允的請托,盡管王越對陳龍並沒有太多惡感。
站在堂下的史阿和夏侯恩,卻是戰戰兢兢,師父一向嚴厲,此刻撫劍良久,卻是一言不發,似乎對刺殺行動失敗十分不滿,更何況還折了一個孫禮。
王越拉了一下寶劍,嚓的一聲,七星龍星劍露出一小截劍身,立刻光滑四射。史阿、夏侯恩卻是嚇了一跳,師父出劍,向來並不空回。隻聽王越略顯沙啞卻充滿磁性的聲音響起道:“老七被他們抓住又放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