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疑微微點頭,問道:“那麼青州南部,可有孔北海的退路?”
太史慈再次思索一番,說道:“北海有大道,可以直通下邳。現在,笮融為下邳相,統領廣陵、彭城部隊,倒是與孔大人一直關係不錯。再往南就是壽春、廬江、淮南,有袁術手下楊弘、孫策手下周瑜等控製,與孔大人沒有交集。”
陳龍方知周瑜已經到了廬江,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表明孫策的部隊已經開始控製江東,以及揚州的部分地區。袁術在洛陽焦頭爛額,對整個揚州的控製能力有所下降。
青州周圍,除了下邳笮融,都是大名鼎鼎的野心家。如果向曹操求救,不亞於與虎謀皮。呂布更加沒有底線,孔融目前的處境可以說極為不利。
周不疑顯然也想到了這些,遲疑了很久說道:“目前,還不到考慮逃走的時候。北海可用之兵,到底有多少?糧草是否齊備?”
太史慈道:“孔大人一向施行德政,這些年都是五穀豐登,糧草盈庫,自然不愁。隻是恐怕人不好武備,從來不窮兵黷武,也因此沒有培養太多的武裝部隊,北海可用之兵,連同當地的民兵,滿打滿算,也不過五萬餘人。”
周不疑鬆了口氣,說道:“既然有五萬人,若是死守城池,也不至於馬上陷落。咱們還可以想辦法,利用曹操的野心,他必然不肯讓袁紹輕易占領整個青州。”
太史慈還在琢磨周不疑話裏的味道,陳龍打了個響指道:“妙啊!龍智,你的意思是,隻要孔大人能夠死守北海,曹操一定會調動部隊,給袁紹製造障礙,從而使袁紹主動退兵?”。
周不疑微笑點頭,太史慈忙問道:“那難道我們什麼都不做?”
周不疑笑道:“我們不是剛剛做完一件大事嗎?擊退了呂曠、呂翔,保住了黃縣。”
太史慈一陣語塞,周不疑繼續道:“守住黃縣非常重要,這是我們想辦法解救北海之圍的根本。”太史慈不以為然,說道:“若北海失陷,一個小小黃縣,怎麼可能獨善其身?我可不能靜觀其變。”
周不疑問道:“那太史將軍,估計北海能守多久?我們好好想想,去哪裏搬救兵。”太史慈又是一陣語塞,周圍都是虎狼,讓他到哪裏去搬救兵?
陳龍忽然問道:“公孫瓚可是袁紹趕走的?”太史慈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候,又扯出了遠在遼西的公孫瓚,點頭道:“就算公孫瓚與袁紹有仇,但遠水怎麼解得了近渴。”
周不疑的龍智卻笑道:“主人啊,妙計!若公孫瓚大舉進攻冀州,袁紹必然能令顏良撤兵!”
太史慈傻乎乎問道:“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怎麼才能讓公孫瓚出兵?”
陳龍一笑,說道:“我聽說劉備與公孫瓚都是盧植的弟子,恰好劉備在公孫瓚處,我又與盧植是好朋友,也許能說公孫瓚也未可知。”
太史慈剛明白過味兒來,原來這個龍珠竟然是公孫瓚師父的好朋友!怪不得信誓旦旦,要去說服公孫瓚。忙帶著點央求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煩龍兄了!隻是你們怎麼才能去往遼東?”
陳龍並不急於表態,說道:“太史將軍,你忘了我們有大海船了?我去求救可以,不過我有一個條件!”
太史慈的正色道:“龍先生,北海之事,本來您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卻義助我保衛黃縣百姓,還擒獲了敵軍主將呂曠,在下不勝感激。本來就無以為報,今日您有任何條件,都可以提出來。隻要我太史慈能做的,我一定盡全力去做。就算先生不願意遠赴遼西,我也不會埋怨先生。”
陳龍和周不疑都哈哈笑起來,陳龍說道:“哪有這麼嚴重。我唯一的條件,就是我若能解得北海之圍,仍然希望太史將軍不要去給孔北海做事,來給我當保鏢,如何?”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