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劉關張那時候爵祿不高,認識他們的高官並不多。陳龍哈哈一笑,說道:“您忘了我靖師是幹什麼的了?那可是主持月旦評的超卓人物,對皇叔劉備自然研究過。”
田豫聽到皇叔兩個字,眼皮子不由抖了一下,讓眼光犀利敏感的陳龍捕捉個正著。陳龍心想,難道田豫已經意識到劉備的野心?不妨用言語試探一下。
陳龍繼續說道:“劉皇叔以前投靠袁術的時候,我靖師就說過,皇叔胸懷大誌,非常人也,他日必有自己的地盤。關張世間猛將,若能善輔之,再有一個兩個絕頂軍師,必然能成大業。”
田豫聽說,不由道:“哼,成就大業?他能成就什麼大業?”
陳龍裝做一怔道:“自然是振臂一呼、雲者景從、揭竿而起、匡扶漢室的大業啊!”
田豫眉頭皺起,說道:“許先生真這麼說?依我看,玄德確實是世間英雄,對百姓也是仁愛有加,隻是一直沒有人資助他。不過,若是他手裏有一支大部隊,恐怕他的對手就是袁紹和曹操這樣的豪傑了。我主公公孫瓚收留他許久,可我聽說,他最近又想要離開了。”
陳龍心想這就是田豫最終離開劉備的原因,因為劉備投靠許多人,都是出爾反爾,最終出走,讓田豫看出了他的天子野心腸。
田豫將介紹信一揮而就,不再多言,一拱手,再次告辭道:“我主公孫瓚,遼西遼東未逢敵手。若能真如先生所言,滄州門戶大開,必教袁紹那廝手忙腳亂。先生等我好消息!”說罷轉身離去。
公孫瓚,字伯圭,相貌俊美,聲音洪亮,人稱白馬將軍。正史中,公孫瓚是貴族子弟,但因母親出身低微,隻能任書佐。因外形不錯,又精通武藝,受到太守賞識,被招為女婿。受嶽父幫助曾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事於盧植。
出師後,公孫瓚在太守劉其下任禦車。在劉其犯法被發配交州日南時,公孫瓚違法喬裝成士兵沿途護送,途中劉其獲赦還。公孫瓚歸來後因此德行被舉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史。有一次公孫瓚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於是 手執長矛策馬帶隊衝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幸免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光和年間,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占右北平郡。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遊牧民族爭戰不斷。
中平五年,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於遼東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於是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由於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士潰,士卒死傷大半。丘力居軍也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黃巾之亂時,丘力居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公孫瓚無法抵禦。朝廷派宗正劉虞任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臣到遊牧民族中曉以利害,責令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丘力居等聽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遊牧民族明白此事後,便繞道到劉虞處。劉虞上報朝廷撤掉駐防軍隊,隻留下公孫瓚統萬餘步兵、騎兵屯駐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