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出龍周不屑之意,青筋一跳,差點沒跳起來發飆。旋即又忍住了,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仗怎麼發展壯大?我三兄弟今日,就按照龍周先生所言準備,打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出來,給先生看看!”
幾日後,一支輕騎從張垣出發,爬山涉水,向著豐寧縣出發。這支輕騎隻有大約兩千五百人,領頭的正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是全身披掛,各騎駿馬,手裏是自己賴以成名的武器。這幾日,劉備一直纏著周不疑,目的竟是請周不疑給自己指出一個足矣立足的根據地。周不疑被他糾纏不過,勉強答道:“憑皇叔的恩義,難道會輸給劉虞?我看劉虞現在的紅山,倒適合皇叔練兵。”劉備大喜,更加賣力的計劃出征,私下與關張商議,勢要剿滅劉虞,奪取紅山以為據點。
劉備出征以後,龍珠帶了家眷,就在張垣駐紮。安頓好甄宓之後,暗中卻與呂常帶了一百特戰隊員,尾隨著劉關張的部隊而去。按照周不疑的想法,劉關張此去必然大敗,陳龍的目標是找機會取關張,延續消滅劉備的定計。
劉虞的老巢紅山周邊,確實就是公孫度的先頭部隊。劉虞聽到準確消息之後,領兵乘夜出幽州,意欲回紅山保衛老巢,被公孫瓚季雍兵所阻,而公孫瓚回兵救援的部隊已經抵達,雙方一場大戰,各自死傷累累收兵。
十月,劉虞再次率眾夜出幽州,擬往檀州,欲要打通北走烏桓的通道。鄒丹由涿州領兵出擊,大破劉虞軍,大將齊周僅帶領百餘騎兵逃回,其將士見大勢已去,降公孫瓚者接連不斷。 劉虞困守孤城,一籌莫展,隻等烏桓蹋頓等人來援。不料,蹋頓被公孫範領兵死死堵在興隆縣,一時根本過不來。
劉虞困頓之際,幸虧漁陽的鮮於輔和鮮於銀終於發作,聚眾萬餘人,直搗鄒丹。這一下變生肘腋,所有部隊都忙著回防治所薊縣,武城之圍遂解,劉虞領著殘兵,直向赤城縣逃去,赤城縣再向東北,就是豐寧縣。
豐寧縣地處燕山北麓和內蒙古高原南緣,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呈階梯狀增高,分壩下、接壩、壩上三個地貌單元。壩下群山綿亙,河穀縱橫;接壩峰高穀深,林木茂盛;壩上天高地闊,一派草原風光。
劉關張的部隊,潛伏在接壩的一片叢林之中,叢林外是劉虞敗兵必經之路。到傍晚時分,先是出現了零零散散的騎兵,顯然騎兵逃得比步兵快得多。劉備緊張的看著越來越多的敗兵通過,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出擊。
道路盡頭出現一隊步兵,隊伍歪歪斜斜,似乎絲毫沒有發現劉備的伏兵。為首一員將官,居然是金盔金甲,白色戰馬的毛發在夕陽下仿佛熠熠生輝,真是一匹好馬。劉備的眼睛亮了起來,能騎這樣的戰馬,穿這樣的金盔金甲,難道就是劉虞?
白馬漸漸走近,劉備發現此人年齡較輕,排除了是劉虞的可能性,但無疑是遼西軍中的重要人物,劉關張互望了一眼,兄弟間已經是心意相通,一提戰馬,三匹馬同時嘶鳴了一聲,已經各自帶隊向著林外衝去。
穿著金盔金甲的,卻是烏桓三王之一的難樓。此次出征,唯獨他帶了一隻烏桓步兵,混編入劉虞南下的部隊,其餘烏桓奇兵都跟了蹋頓在東路軍。如今劉虞敗退,難樓也領兵夾在劉和帶領的騎兵和劉虞中軍之間,這一日剛好退到豐寧縣外。
正在匆匆撤退,忽然旁邊的密林裏想起幾聲戰馬嘶鳴,緊接著天崩地裂般一陣喊殺之聲,不知多少部隊,從一側殺出,瞬間將自己手下的部隊切成幾塊。
難樓手忙腳亂,指揮部隊迎敵,自己卻忘了隱藏身形,恰好成了敵人最大的目標。難樓眼角隻覺得綠光依稀閃爍,一抬眼,隻見一騎快馬已經到了眼前,馬上端坐一人,身披綠色戰袍,頭戴綠色介幘,一部又黑又亮的美髯及胸,臥蠶眉、丹鳳眼,端的是威風凜凜,相貌堂堂,難樓哪見過如此英雄人物,刹那間呆了一呆,隻聽頭頂上風聲乍響,暗叫不好,抬頭看時,一道無與倫比的美豔刀光亮起,火紅夕陽仿佛折射入眼,一下子眼前火紅一片,近乎半盲。難樓大叫一聲,急忙欲舉起手中三尖兩刃刀抵擋時,已是差了一瞬,說時遲,那時快,青龍揠月刀閃著動人心魄的美麗陽光,噗的一聲砍開難樓肩頭金甲,斜著連肩帶背,將難樓砍為兩段。可憐一代烏桓王,連對手是誰的不知道,就此魂歸天際。後世有詩歎曰: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
馬騎赤兔行千裏,刀偃青龍出五關。
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
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