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上黨出兵(2 / 2)

陳龍認為,壺關天險,易守難攻,內有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條天然大峽穀,飛鳥難度。還有十八盤、青龍潭、天橋險道,行軍十分困難。所以閃擊壺關並不成立,且十分冒險,若不成功,大軍困於山穀,將錯失進攻鄴城良機。

陳龍分析,隻能從黃河上運兵,才能迅速突破瓶頸,將張燕大兵運往鄴城周邊。而張燕船隻不足,對黃河控製力有限,所以要攻冀州,要先控製孟津和白馬兩個渡口。孟津渡口南與洛陽市區毗鄰,北臨黃河,袁術在孟津渡口部署有水軍和船隻。白馬渡口位於冀州黃河河道南岸,是冀州濮陽和對岸的陳留等兵事和行旅客商往來的重要南北通道,主要由冀州袁紹的水軍控製。陳龍認為,將張燕的兵力先南下壓製洛陽,出其不意奪取孟津渡口,控製船隻,雖然不能馬上奪取洛陽,但在邙山周邊修建堅強工事,可穩穩抵禦袁術,然後再用船隻順流而下,運兵奪取白馬渡口。當然,到時候也要見機行事,利用冀州混亂的局勢,用最快的速度先奪濮陽,再奪鄴城。如果有可能,黃河南岸的陳留呂布,也可能成為自己的獵物。

當時,周不疑聽了陳龍的分析,對黃河進兵有所保留。因為周邊袁術、呂布、袁紹的勢力太多太強,恐怕應付不過來,最後兩人商量了一個水陸進兵的方案,於是依計行事,第一步當然是先到張燕處取兵。

這一日終於出了十萬大山,關羽箭傷初愈,自己連續行走已經沒有問題。關羽與陳龍的感情,自然也日益深厚,隻是還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大哥和三弟。到了一處縣城,兩人洗澡換了一身裝束,陳龍仍略做化妝,關羽仍沒認出他就是陳龍。雲長問起何往,陳龍隻說迷路到了並州,正好自己與並州太守張燕有舊,欲先去投奔,再想辦法回冀州。二人向當地人問清楚上黨的方向,曉行夜宿,五日後終於趕到了上黨。

並州最近地麵平靜,張燕用陳龍的一些仁政,四野賓服,百姓飽暖。並州年來沒有地方騷亂和起義,糧食豐收,故張燕的實力進一步增強,流民中不少來了並州經營,人口增長到百萬級別,部隊也有了相當可怕的三十萬人。加上後勤和周邊人員,部隊總人數達到五六十萬人。

上黨因無戰事,城防不嚴,二人順利入城。陳龍將關羽安頓到客棧,自己直奔城主府,與大舅哥張燕相見。張燕風采勝過往昔,忽見陳龍化妝而來,大喜過望。陳龍歡喜過後,說起飛燕一切無恙,張燕方才問起來意。陳龍如此這般,將此次乘海船到中原北部的奇遇說了備細,張燕聽的瞠目結舌,信息量太大,慢慢消化。

陳龍與他約定了在關羽麵前,繼續以龍珠麵目出現,張燕心照不宣。對於出兵一事,張燕沉思良久,忽然站起拱手一揖道:“文龍,你雖是我的妹夫,但文才武功,均是值得我追隨的人。今日,機緣巧合,文龍來到上黨,我張燕正好表明心跡,就此拜了主公。從此主公指東,我絕不打西,助你完成心中理想,直至統一天下!主公在上,請受我張燕一拜!”說著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

陳龍沒想到如此順利,伸手一把扶起,大喜道:“大舅哥,你我既是姻親,此後也是統一路上的生死兄弟,快快請起!咱們這就商量出兵的事。”

此後幾天,龍珠化身為張燕的軍師將軍,並將關羽帶在身邊,準備一同出征回冀州。關羽聽說張燕忠於漢室,心中甚喜,甘願做了陳龍身邊一員小將,陳龍命人打造了一把大砍刀,暫時給關羽使用,授予他偏將之職。官職雖小,卻是大漢朝軍隊正式的軍職任命,比起原來的馬弓手強太多了,關羽並無不滿。

陳龍和張燕的出兵布置緊鑼密鼓,後來呂常派人帶來消息,秘密彙報了劉備在紅山上位之事。陳龍想不到劉備活的很好,不敢讓關羽得知,口頭命令來人回去報信,讓呂常暫時撤回上黨相會。

三月後春暖,呂常已經回來報到,陳龍出兵準備也已經準備充分。公元一九九年春,張燕起黑山大軍二十五萬,從上黨出發,兵分兩路。一路由孫輕為主將,領兵兩萬人,郭大目,李大賢為副將,佯攻壺關,占據險要,吸引壺關守將注意。另一路為主力軍,共計水陸二十二萬人,以張燕為主將,軍師龍珠,副將張牛角、關羽、呂常、黃龍、左鬢丈八,王當等為副將,出兵南下,直撲孟津。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