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陰差陽錯(2 / 2)

陳龍滿懷期待,隻等鐵箭穿透劉備後腦,立刻出了這兵洞,向著預想的南門路線逃離。期待之餘,不由好奇劉備身邊的熟悉背影又是誰,眼神掃了過去,忽見那人肩頭微動,似乎是自下而上揮出了手裏的馬鞭。

陳龍大驚之下,見那馬鞭甚短,心下稍安,不料鐵箭尾端的箭羽,仍然被馬鞭吐出的氣浪影響,微微向下一偏,隻聽噗的一聲,鐵箭偏離了預定的劉備的後腦死穴,流星般插入劉備的後頸。

劉備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慘叫,一頭栽下白馬,陳龍來不及細看生死,直接翻出藏兵洞後門,已經逃之夭夭。武安國迅速勒馬,護在倒地的劉備身前,其他手下護衛的護衛,有幾個懂些醫道的,已經在探看劉備傷勢,而那用馬鞭揮出氣浪的武功高強的漢子,已經回身飛上藏兵洞,一腳踹開了箭門。

原來,這漢子武功之強,比武安國還要高出許多,更兼弓箭之術出神入化。當時,他與劉備並轡出城門的時候,陳龍手裏弓弦放鬆時候的微響,那漢子耳音一捕捉到,就知道有人放冷箭,下意識就感到背後生風,果然是有箭矢襲擊劉備。雖然,箭矢的目標不是自己,但百忙中救人心切,手裏隻有馬鞭,憑感覺由下而上向箭路揮去,隻能氣貫鞭梢,發出一股氣勁,竟然避免了劉備當時利箭穿腦的噩運。

那漢子進入藏兵洞,撿起地下的強弓,又看見旁邊的食水,若有所思。如果陳龍還在藏兵洞沒走,一定會驚訝的大喊一聲。這背影如此熟悉的灰衣漢子,不是旁人,正是自己在東萊縣認的好朋友,黃縣的縣吏,武功排名三國前茅的太史慈太史子義。

前文書說過,太史慈因袁紹兵退卻,曹操兵又來,青州局勢仍然緊張,遂孤身一人到了冀州、幽州尋找龍珠。一路探訪而來,太史慈剛好這幾天到了紅山,被求賢若渴的劉備籠絡在身邊。不得不說劉備確實有其人格魅力,而太史慈又想求劉備能起兵救援一下青州,所以太史慈就跟在了劉備身邊,同時繼續探訪龍珠。沒想到今日陰差陽錯,竟然救了劉備一命。

陳龍怎麼也沒想到,這背影熟悉的漢子就是太史慈,隻能先逃出南城再說。至於劉備的生死,隻能稍後再來打探。

劉備被緊急抬回了城主府,派人請的金創大夫也到了。劉備確實沒有當場身死,但是血流如注,早因失血過多而昏迷休克。一輪緊張的止血之後,金創大夫鋸掉前後露出頸外的箭頭和箭尾,才將中間殘留的箭杆緩緩挖出,然後又是一輪止血,傷口隨後被緊緊的包紮起來。

病重的劉虞也被驚動,趕來看劉備昏迷不醒,命人全力醫治不提。劉虞指派齊周暫時代理軍務,閻柔代理政務,武安國負責治安,查找凶手,紅山終於沒有大亂。

劉備雖然還有口氣在,但是傷的極重,連日昏迷不醒,生死隻在一線之間。太史慈見紅山自顧不暇,劉備又是傷重難治,肯定不會發兵救助青州,隻好收拾背囊告辭,意欲繼續尋訪龍珠。

陳龍在南城外伺服了很久,也想起那武功高強的熟悉背影,始終沒想明白會是誰,也不敢猜那就是太史慈。陳龍怕消息閉塞,每日盯著南城門,若劉備身死,則應該有訃告貼出;若劉備沒死,自己就要再度冒險進城。

等到第四天,陳龍遲遲不見城中貼出劉備訃告,有些按捺不住,準備了一身農妝,將臉和手抹黑,想辦法混進城。剛剛走到離城門不遠的地方,忽見城門處走出一騎紅馬,馬上端坐的一個大漢,陳龍認識,正是東萊太史慈。

陳龍猶如醍醐灌頂,才想明白能在千鈞一發之時救了劉備的,竟然就是太史慈。雖還搞不清原委,但陳龍眼珠一轉,心中已經有了定計。太史慈的馬出了城門,緩緩提速,從陳龍身邊一閃而過,陳龍低頭任其經過。隨後展開腳步,遠遠追在太史慈馬後去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