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直截了當道:“先生,你說的正是。我與曹操,究竟誰能勝出,請先生教我。若先生說服我,我就放棄攻打曹操;若我能說服先生,則請先生幫我去一趟陳留,說服陳宮合作攻曹,如何?”
張臶發了半天愣,才說道:“曹操文才武功,我略有所知,你和他之間,我確實更看好他。因為他比你更狠,更加不擇手段,挖陵墓籌錢,屠城血戰,殺人無算,隻要和他目標相悖的,都被他踩在腳下。你陳文龍心地善良,太把百姓放在心上,這一點上顧慮太多,就會不能當機立斷。”
想了想,張臶繼續道:“我早年在京都時,早聽說過曹操此人。曹阿瞞年輕時期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隻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阿瞞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而且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深有心得。”
“熹平三年,曹操被推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就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明升暗降,曹操被調任頓丘令。”
“光和元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閑居。光和三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為議郎。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采納。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此時,已在曹氏家族打下一些根基,結交武將,為將來起兵打算。”
中平元年,曹操被拜為騎都尉,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到職後大力整飭吏治,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朝廷徵還曹操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裏,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吾與孔明,也是那時看透世情,暫時隱居了。”
“後來,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大將軍何進想誅滅十常侍,但沒有取得何太後的支持,於是何進便召時任並州牧的董卓進京,脅迫何太後同意。然而此舉打草驚蛇,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被宦官下手謀殺。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可惜聯軍各自心懷鬼胎,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拚。聯合軍至此解散。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後來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兗州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當年冬天,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自此以兗州為根據地,獲得了長足發展,他的政策,不下於你,而狠辣老練,更是勝過文龍啊!”
張臶說罷,看著陳龍不語,似乎在問:“你陳龍想請我出山,說服陳宮、呂布去打曹操,可是曹阿瞞是何等樣人,他文采武功,又有如此實力,你又憑什麼能說服我去反對曹操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