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曹家長城(2 / 2)

建安十三年,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進封征南將軍。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周瑜、程普率領幾萬人馬,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占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在夷陵擊破曹仁軍,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乘勢渡過長江,駐兵北岸,與曹仁相持。

建安十四年,周瑜率軍數萬攻打南郡,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吳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隻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衝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複又直還突入,將餘兵從圍中拔出,又殺吳軍數人,把吳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衝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歎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轉封安平亭侯。

後來周瑜親自來攻,為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還陣。曹仁聞知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乃起身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

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關中,曹仁為安西將軍,總督諸將拒守潼關,在渭南大破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中十部諸侯。其時河間蘇伯、田銀反,曹仁遂行驍騎將軍,都督七支大軍討破田銀等眾。曹操複以曹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旅樊城,擔當鎮守荊州之重任。

建安二十三年,鄢陵侯曹彰北征烏丸之時,其兄曹丕致書訓誡曹彰說:“為將者要奉公守法,不是應該像征南將軍曹子孝一樣嗎?”

建安二十四年,宛城侯音反叛,抄掠附近郡縣的百姓數千人,曹仁帶軍攻破叛軍,斬了侯音,又回師樊城,被任命為征南將軍。後來關羽進攻樊城,當時漢水暴漲外溢,於禁等七支持軍盡遭淹沒,於禁更向關羽投降。曹仁率數千名士兵據守樊城,水幾乎淹了整個城池。關羽乘船攻城,圍了好幾層,城裏與外斷了音信,糧食也所剩無幾,但援兵尚未趕到。曹仁激勵將士們的勇氣,表示了誓死守城的決心,將士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都一心守城。不久,徐晃帶援兵趕到時,大水也漸漸消退了,徐晃從外圍向關羽進攻,曹仁得以突圍,終於擊退關羽。延康元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總數三千五百戶,後還屯宛城。孫權派將領陳邵占據襄陽,曹仁奉旨討伐,與徐晃大敗陳邵,入主襄陽,派將軍高遷等徙漢水之南的未開化之民到漢水之北。

黃初二年,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黃初三年十月,孫權複叛,曹丕親率各路大軍伐吳,派曹仁率步騎數萬進攻吳之濡須(濡須口之戰),並用聲東擊西之計,派遣蔣濟襲擊羨溪,成功引誘敵軍主將朱桓向羨溪派遣援兵,之後派遣兒子曹泰攻擊濡須城,將軍常雕、諸葛虔、王雙等攻擊中洲,曹仁則坐鎮後方。

黃初四年,濡須口之戰仍在繼續,此時,吳方主帥朱桓,親自抵禦曹泰,並派遣將軍嚴圭攻擊常雕等人。結果常雕被斬,王雙被生擒,魏軍死者千餘,隻好撤退。吃了敗仗不久後,曹仁便逝世,時年五十六歲,諡為忠侯,與夏侯惇、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這曹軍中第一擅守的曹仁,與荀彧一番商議,確定了一套防禦的戰略。但曹仁堅持要盡快通報主公,並且要求盡快打通一條與濮陽聯絡的通道,兩人間有了些許分歧。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