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諷魅力驚人,曹操時就迅速崛起,成為曹魏重臣,可見其才華橫溢,卻不知是不是這個子京?
周密聽了陳龍的解釋,不知為何對這個好看的男人,分外難以拒絕,於是說道:“陳大哥,既然如此,那就隨我到第一渠吧,我位卑言輕,隻能盡力而為!”
陳龍和公孫寶月聽了都是都是大喜,紛紛表示感謝。寶月繼續和周密閑聊,又了解了不少幫派秘聞。原來,劍主天山俠女之下,四大劍師分別為第一劍師子京、第二劍師文舒、第三劍師聞喜、第四劍師林叔,各自掌管四個大渠,劍主卻平日深居簡出,如同神龍見首不見尾。
陳龍在光腦中又是一番查閱,因為子京疑似是魏諷的字,所以搜起來毫不費力,果然查到文舒疑似是王昶的字,林叔疑似是鄭袤的字,隻有這個聞喜,反複查不到任何資料,不知道是何方神聖。
鄭袤,字林叔。滎陽開封人。三國曹魏末年至西晉初年大臣,東漢大司農鄭眾玄孫、揚州刺史鄭泰之子,曹魏將作大匠鄭渾之侄。
正史中,幼年鄭袤就成為孤兒,後隨叔父鄭渾避難江東,年輕時就有識人之明。曆任臨淄侯文學、濟陰太守、大將軍從事中郎、廣平太守等職,他為政以德化為先,受百姓愛戴。後任少府,封廣昌亭侯。遷任光祿勳,又領宗正。曹奐即位後,封爵安城鄉侯。後因病失明,上疏求遜位,不許,拜光祿大夫,五等爵製建立後,被封為密陵伯。西晉建立後,進封密陵侯。又被拜為司空,他堅決推辭,年八十五而終。
王昶,字文舒,太原郡晉陽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將領,東漢代郡太守王澤之子。
王昶少時知名,魏文帝曹丕即位前,為太子文學。曹丕即位後,曆任散騎侍郎、兗州刺史等職,其間曾撰《治論》、《兵書》等書為朝廷提供政治參考。明帝曹叡即位後,升任揚烈將軍,封關內侯。
齊王曹芳在位時,王昶被調往徐州任職,後遷征南將軍。司馬懿掌權後,王昶向朝廷奏請伐吳,在江陵取得重大勝利,因功再次升任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晉爵京陵侯。正元二年(255年),王昶因助平淮南毌丘儉之功,升任驃騎將軍。次年,在諸葛誕叛亂中,因牽製吳軍之功升任司空。甘露四年(259年),王昶去世,諡號穆侯。
至於聞喜,遍尋不獲,陳龍放棄了查找,三人一路說說笑笑,這一日即將到了一座仙山,青衣劍士散去八九,隻餘了他們三人。周密指著前麵一座高峰說道:“妹妹!大哥!前麵就是東前大渠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