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公主的先祖是劉交,就是先高祖的小弟弟, 因其幫助先祖打天下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劉交博學多才,他兢兢業業,長期恭謹為官;國民安享富足安康。劉交死後,隻因太子劉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劉交的次子劉郢客承繼了楚王王位;呂後時期劉郢客遷職為宗正,掌管皇族的戶籍族譜;漢文帝時期改封為夷王;夷王在位僅四年,也有好名望被人稱道擁戴。隻因望子成龍,期望子孫能夠使漢朝的基業發揚光大,劉郢客聘請了天下堪稱泰鬥的名師,召募了許多傑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國都城彭城。楚王的身邊,集結了一大批棟梁之材。
可歎可悲的是夷王劉郢客的壽命太短;可惱可氣的劉戊,目無尊長、不學無術、生活淫蕩、性情驕狂;因此犯下私奸罪,險些被晁錯誅殺在京城,漢景帝感到這個罪名難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辭的詔書,削去了楚王直屬的東海、下邳兩個郡,劉戊因而心懷不滿。七國之亂時劉戊夥同楚元王的少子劉藝等人起兵參與吳王造反;最後兵敗如山倒,隻有自殺了斷,可他的罪過卻連累到子孫後代的悲慘命運。
元狩二年,上天降下吉兆,如同石破天驚。黃河以西傳來戰事捷報,漢朝的軍隊取得巨大勝利,匈奴的祭天金人被漢軍繳獲送到皇宮,匈奴王廷出現了內亂和自相殘殺;渾邪王率領部屬投降了漢朝,漢朝安置匈奴人的五個附屬國在河西一帶連成一片坦途,因而才有了後來的張騫的鑿通西域,開辟了漢朝和烏孫聯盟的新天地。
這一年,解憂出生在楚王府的一個偏狹簡陋的屋子裏,長成後卻是天姿國色。太初二年,西域最遠的烏孫國客人來到長安,上書漢廷為烏孫王求娶漢家公主,以此延續烏漢聯盟,垂憐大王失去細君公主的悲痛,先武帝爽快地答應了烏孫的請求,指定解憂公主和親。詔書誰也不能違抗,解憂一家含著眼淚跪拜接旨謝恩;才女佳人的解憂即將奔赴西域,她並不畏懼和親公主肩負的重任。此一去九千裏的漫漫征途何其遙遠,此一去五十年的歲月裏經曆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其中的悲歡離合又有多少人憐憫動情?!
迎接解憂公主的地方在烏孫的夏都特克斯草原,那裏的風光十分秀麗迷人,但蠻夷之地,難免水土不服。解憂公主初到烏孫時嫁給軍須靡,位居右夫人的解憂公主遇到兩個大難題,一是多年沒有懷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開心;漢朝與匈奴的戰事多有失利,烏孫王軍須靡又因病去世,解憂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烏孫國的習俗改嫁給了號稱肥王的翁歸靡,二是解憂公主始終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終處在親漢派和親匈奴派的矛盾衝突,和宮廷王位爭奪戰的險象環生的逆境中,忍辱負重的解憂公主誌向堅定,極力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年逾七十之時,上書給皇上陳述思鄉之苦,請求把自己的遺骨埋葬在故國。甘露三年回到漢朝,天子憐憫她的境遇,親自出城迎接解憂公主的歸來。每逢上朝,解憂公主的禮儀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樣。”
王越雖然聽的悠然神往,卻不解道:“解憂公主與此事何幹?”
王允哈哈一笑道:“解憂公主回朝,可不是孤身一人,她帶回來的,包括她的子女和隨從。”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