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送別(1 / 2)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朱瞻基府中,院內幾十個和尚一起圍著姚廣孝棺槨念阿彌陀佛經。

姚廣孝安安靜靜躺在棺木裏,這個把大明折騰的天翻地覆的人終於消停了。

朱棣朱高熾朱高煦以及各位大臣都到了,送朱高煦和朱瞻基帶著姚廣孝靈柩到北京。

範小見也隨行前往,雖然姚廣孝未曾教他武功,但是畢竟。

眾人麵對姚廣孝的逝去,不由內心都感慨不已。

此人乃第一功臣,卻甘於清苦僧侶生活,是心有愧疚,還是怕功大遭忌?

古來功成身退的人很多,範蠡雖然退出,但是有大美女西施陪著五湖泛舟去了,而且以後成了巨富,世人稱為陶朱公,無論從政從商,都是大大的成功人士。

張良退出是去學道成仙,但是後人卻在朝廷中呼風喚雨,將自己的榮華富貴傳下去了。

這國師卻是什麼都沒有,真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一輩子就是為別人活著了,這圖的是什麼?難道就是為了圖一個認可?

不管怎麼樣,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成敗榮辱,盡歸塵土。

人群中,楊士奇問紀綱:“紀指揮使,刺客一事查的怎麼樣了?”

眾人紛紛附和:“對啊,紀大人,你查到什麼線索了?”

紀綱說:“楊學士,各位大人,刺客已有線索,未到時候暫不公示。”

楊士奇點點頭:“理應如此,紀指揮使辛苦。”

刑部尚書吳中問鄭和:“鄭大人,下西洋一事可準備好了?”

鄭和眼睛有點發紅,對姚廣孝被刺心中難過,聞言說:“都準備好了,各國使臣到時候一起送行,也有跟著回去的。”

範小見心說我的船怎麼樣了?於是將目光看向鄭和,鄭和覺察到範小見的意思,便微微點頭。

範小見心中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心說畢竟是錢能通神,二百萬兩銀子出去,不可能砸不出響來。

再說自己說的為大明考慮,並非私心,在鄭和看來確實是理由充足,這家夥每次出去造銀子,心裏也可能發虛,所以就順水推舟了。

不由看一眼朱棣,心說以鄭和的忠誠度,會不會將此事彙報給朱棣了?

有可能嗎?

不是一點兒可能都沒有。

沒準兒這事得到了朱棣的默許,不過大家不可說破就是了。

這時,朱瞻基說:“皇爺爺,孫兒的意思要忠武侯留下,現在純陽子國師前往少林,京師並無高手。”

朱棣看眼範小見思量說:“真有高手來到,忠武侯武功不高不低的,恐怕未必有用。”

朱高熾賠笑說:“雖然如此,多一人總比少一人好,送行國師有二弟和基兒兩人也就夠了。”

範小見心說難道本寶寶就這麼可有可無?不過自己不到超一流高手境界,總是處處受製,雖然自己武功在鬼穀門來說進步神速,但是遇到的高手卻是一個比一個強,看來不想點歪門邪道真是不行啊。

朱棣說:“既然如此,那忠武侯就留在朝中,忠武侯,國師就不用你送了,你可樂意?”

範小見心中大喜,因為他更想送鄭和下西洋!但是表麵卻顯得甚為不舍,說:“臣遵旨,微臣雖然傷心師父老人家遇害,應該親自送去,但是陛下安危更重要,小臣雖說無能,多少還是管點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