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做了一個稀奇古怪、栩栩如生的夢,醒來後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會做這種奇怪的夢呢?這些夢是不是真的有某種預示呢?也正因為夢的多姿多彩、離奇古怪,使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古往今來,人們總是試圖去解釋夢的含義,於是有了中國古代的《周公解夢》、西方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等。
事實上,做夢是人類極為平常的事,既不是什麼“神靈托夢”,也不是“神鬼顯靈”,更不能透過它預測命運的吉凶安危,它隻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外界或體內某些刺激作用於大腦的特定皮層,包括殘存於大腦裏原有的興奮痕跡而引起的睡眠中的一種缺乏規律性的心理活動。
一般來說,除了剛出生的嬰兒因其大腦神經細胞發育還不完全,第二信號係統還處於萌芽狀態,因而不會做夢,除此之外,每個正常人在睡眠過程中都會做夢。因為我們在睡眠過程中雖然與周圍的接觸基本停止,但大腦的新陳代謝並不會減低。睡眠的兩個階段,即非快速眼動睡眠(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快波睡眠),兩種狀態是在交替發生,呈周期變化。而夢就發生在睡眠者從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時,是快波睡眠期的必然生理現象。因此,快速眼動睡眠又被稱為有夢睡眠,而非快速眼動睡眠又被稱為無夢睡眠。人的整個睡眠過程就是由有夢睡眠和無夢睡眠共同構成的。
人的大腦就如同一台精密的超級電腦,瞬間可運算無數次。這也就是我們能在短時間內做很多內容很長的夢的緣故。夢主要發生於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此時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點仍在活動,但這些興奮的腦細胞群之間的聯係已難以正常進行,因而我們所做的夢往往古怪離奇。
夢在我們的睡眠中約占1/5的時間,也就是說,若你每天睡眠時間為8小時,壽命為70歲,那麼你一生中用在睡眠上的時間大約是23年,其中做夢的時間至少要有4~5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花在夢上似乎是一種浪費,但實際做夢是人體的生理需要,有著非常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做夢能幫助我們的身體機能得到恢複和加強,還能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回憶;而且,夢還能傳遞疾病的早期信息,有助於延長人的壽命,穩定人的精神狀態,並有助於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發展。
1.做夢好嗎
我們已經說過了,夢是發生在快速眼動期。而快速眼動期是一個相對較深的睡眠,這種睡眠是必不可少的,對我們的身體和腦力恢複是非常有用的。而睡眠中夢的量的多少也代表著人的智力發育水平。在現實生活中你也許發現,越小的孩子,他的夢越少,而且夢非常簡單;精神發育遲滯和癡呆的人夢是非常少的,而且單調。另外,還有學者認為,常做夢有益於身心健康。
(1)延長壽命
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多夢有助於延年益壽。因為人腦中存在著兩類相反的促睡肽,一類肽促無夢睡眠,另一類肽促有夢睡眠。研究人員曾將促有夢睡眠肽施於動物,使動物的有夢期延長。結果發現,接受實驗動物的平均壽命大大延長。日本醫生還發現,癡呆症患者睡眠無夢期長,壽命大多數較短。
(2)讓大腦得到休息
有夢睡眠與無夢睡眠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睡眠。慢波睡眠(無夢睡眠)可以幫助我們蓄積能量,消除疲勞;而快速眼動睡眠(有夢睡眠)對我們達到恢複、內環境的穩定起著調節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睡眠。生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皮質的興奮與抑製的過程每時每刻都處於平衡狀態,兩種睡眠的交替出現就是在不斷進行調節的結果。無夢睡眠是一種抑製過程,能夠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補充能量,解除疲勞;而有夢睡眠則是大腦皮質中的少數細胞的興奮,在有節奏地刺激大腦,使大腦保持一定的興奮性,從而起到穩定機體的調節作用,因此才能使大腦的抑製和興奮始終處於平衡的生理狀態。
(3)提高智能
德國有學者研究認為,做夢可以鍛煉人類大腦,有夢睡眠有助於大腦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而且夢還能影響人的認知過程,對思維活動有益。醒與夢似乎是左右兩側大腦半球優勢的交換,覺醒時以左側大腦半球活動占優勢,夢中是以右側大腦半球占優勢,是在想象中生活。通過夢的重新組合,大腦才能將新知識和舊知識結合起來,並進行整理、儲存,使之成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都是從夢中獲得靈感而創造發明的。
2.影響夢產生的因素
那麼,究竟都是哪些因素在影響著我們每天睡眠中的夢呢?
(1)季節變化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無時無刻不在與自然環境密切接觸,而人的“六氣”——風、熱、火、濕、燥、寒,也是與相關的季節變化相適應的,如春天多風,夏日暑熱,秋天多燥,冬日寒冷。因此,季節變化對夢境是有必然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