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還高爾夫本來麵目(1 / 2)

還高爾夫本來麵目

品位

作者:陳士新

我一直要求自己記住上一次獨自打球的時候,自己同自己是如何對話的,也時刻提醒自己要盡快安排下一次。放下球杆的時候,請拿起拂塵。

有位名人說過:仙逝的喬布斯對人類的最大影響,就是大大縮減了每一個用戶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機會。

這個名人就是我。因此我一直沒有成為“果粉”,那是緣於我很享受和自己對話,特別是在高爾夫球場上。

以球會友

又到了一年中春心最為萌動的季節。天南海北,怎一個高球了得。北方的球手再也不必因技癢而在練習場隔靴搔癢,“下場打球”成為冬歇期後的最高任務;南方球手也可以不必在冷氣房裏躲避烈日桑拿,更不用擔心在球場上氣溫驟降……

忙碌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忘記自己的本我,就像人們在最投入工作的時候會用“忘我”這個詞。在這個已開始忙碌的春天,或許絕大多數的球友都已經忘記,或者故意忽略,高爾夫其實是可以一個人享受的。拆字遊戲說,“友誼”占據了高爾夫的四分之一,所以許多朋友打球的時候不能

沒有伴。

如果你一個人去球場,出發站也會為你現場速配, 因為時間有限,一個人打球會影響整個球場的運轉節奏。以至於我的一個朋友打了五年球,從未有機會獨自下場,他說自己已經不習慣獨自下場,如果實在找不到伴,他就讓自己的司機租一套杆跟著,時間長了,他的司機也能打80多杆了。我還有一個網名叫“老糊塗”的朋友,他每天有一半的時間在球場上度過,而另一半的時間則用來預約第二天和他一起打球的夥伴。我還有許多球友,他們都隸屬於某一個或者好幾支球隊,對集體行動樂此不疲。

毋庸置疑,與合適的人一起打球確實像與合適的人一起旅行一樣,能給彼此帶來身心愉悅。

與自己對話

但我必須說,高爾夫的集體潛意識還存在另外一種形態,就是一個人打球,和自己對話,和球場對話,和球杆對話,和球童對話。我發現,西方的高爾夫組織向青少年所推廣的九種高爾夫核心價值觀,幾乎是把高爾夫當成一種信仰來對待的,信仰裏麵最可貴的精神就是自我反省,也就是時刻認識自己有多貪心、多賴皮、多恐懼。

一個人打球的時候,我們可以清理自己的內心世界,試想我們獨自走在一片廣袤的天地裏的機會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而我們的心靈負重卻越來越大,以至於很多人在球場上會歇斯底裏。

我見過太多打球時說髒話的、用力扔球杆的、語言甚至肢體虐待球童、破壞球場的。這些人中有不少離開球場的時候衣冠楚楚、儀表堂堂,但他們在高爾夫活動中一定有缺失,他們需要一個獨自打球、與自己對話的機會,審視自己是不是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好名好利好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