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回 禁鹽買畜犬戎降 貢金獻寶天下服(3 / 3)

犬甲聞言,感激涕零道:“共代王之賜,正合犬戎之需,犬戎舉族祝共代王萬壽無疆——”

西戎,居於今西藏、青海一帶,為藏族祖先。西戎之主頭戴尖頂翹沿犛牛皮帽,身著犛牛皮袍,右臂伸出於外,先恭行跪拜大禮,向共伯和獻上潔白的哈達,再奉貢物,言道:“至尊至聖共代王,臣族西戎,特貢雪山羚羊角、冬蟲夏草,以表臣服之誠。”

共伯和言道:“爾西戎之人,居於高原雪山,天寒氣燥,先賜《周禮》,作治政法典,官民共遵。另賜醇酒百壇,及造酒之術,以禦邪寒,凹鏡生火之術、火鐮打火之術,以去茹毛飲血之俗,著能工巧匠為之——”

西戎之主聞言,感激涕零道:“共代王之賜,正合西戎之需,西戎舉族敬祝共代王萬壽無疆——”

樓蘭,居於今新疆一帶,為新疆各少數民族祖先。樓蘭之主白麵濃須,深目高鼻,頭戴五彩圓頂帽,身著駱駝皮袍,先恭行跪拜大禮,再奉貢物,言道:“至尊至聖共代王,臣族樓蘭,特貢玉佩、駝絨,以表臣服之誠。”

共伯和言道:“爾樓蘭之人,居於極西大漠,雖相貌稍別,然與大周山水相連,交往不絕,結親連緣,血脈相通,也為華夏共族。爾地多為大漠,幹旱少雨,水貴如油,先賜《周禮》,作治政法典,官民共遵。另賜穿渠鑿井之術,以解旱渴之苦,著能工巧匠為之——”

樓蘭之主聞言,感激涕零道:“共代王之賜,正合樓蘭之需,樓蘭舉族敬祝共代王萬壽無疆——”

鬼方,居於今內蒙古、外蒙古至西伯利亞一帶,為北方各少數民族祖先。鬼方之主頭戴圓頂羊皮帽,身著羊皮袍,先恭行跪拜大禮,再奉貢物,言道:“至尊至聖共代王,臣族鬼方,特貢羊絨、奶酪,以表臣服之誠。”

共伯和言道:“爾鬼方之人,居於極北至寒之地,逐水草而牧,受盡風寒,先賜《周禮》,作治政法典,官民共遵。另賜織造氈帳之術,圍而成屋,居住甚便,以解無屋之苦,著能工巧匠為之——”

鬼方之主聞言,感激涕零道:“共代王之賜,正合鬼方之需,鬼方舉族祝共代王萬壽無疆。”

肅慎,居於今黑龍江、吉林、朝鮮一帶,為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祖先。肅慎之主頭戴黑色熊皮帽,身著黑色熊皮衣,先恭行跪拜大禮,再奉上貢物,言道:“至尊至聖共代王,臣族肅慎,特貢人參、貂皮、鹿茸、熊膽,以表臣服之誠。”

共伯和言道:“爾肅慎之人,居於東北黑土之野,乃為膏腴之地,宜牧宜農,先賜《周禮》,作治政法典,官民共遵。另賜造作地穴之術,耕種五穀之術,以解無屋無糧之苦,著能工巧匠為之——”

肅慎之主聞言,感激涕零道:“共代王之賜,正合肅慎之需,肅慎舉族敬祝共代王萬壽無疆——”

東夷,居於今山東、江蘇一帶,為當時東方主要少數民族。東夷之主頭戴魚皮帽,身著魚皮袍,先恭行跪拜大禮,再奉上貢物,言道:“至尊至聖共代王,臣族東夷,特供鮑魚、扇貝、對蝦,以表臣服之誠。”

共伯和言道:“爾東夷之人,居於河海之間,多有水患,先賜《周禮》,作治政法典,官民共遵。另賜開河治水之術,以解洪災之苦,著能工巧匠為之——”

東夷之主聞言,感激涕零道:“共代王之賜,正合東夷之需,東夷舉族敬祝共代王萬壽無疆。”

南越,居於今廣東、廣西至越南一帶,為壯族、黎族及越南京族祖先,南越之主黝麵鼓額,頭戴綠色椰葉帽,身著五彩斑斕袍,先恭行跪拜大禮,再奉上貢物,言道:“至尊至聖共代王,臣族南越,特供珍珠、象牙、珊瑚、玳瑁,以表臣服之誠。”

共伯和言道:“爾南越之人,居於極南炎酷之地,受日之暴,瘴癘之苦,先賜《周禮》,作治政法典,官民共遵。另賜幹欄造屋之術,解暑治病之藥,以解熱病之苦,著能工巧匠為之——”

南越之主聞言,感激涕零道:“共代王之賜,正合南越之需,南越舉族,敬祝共代王萬壽無疆——”

天下諸侯、百族之主朝貢畢,共伯和起身,對眾人謙謙拱手行禮,高聲言道:“眾位百官、諸侯、百族之主——炎黃共宗,血濃於水,華夏神州,天下永統。今本代王與眾位對天盟誓,共敬昊天萬神、共敬列祖列宗,共守《周禮》大典,永作周臣,永守仁德,永和萬世——”

眾人齊聲應道:“臣敬遵共代王之旨——”

共伯和在當時的社會中,依據當時中國的政治製度、價值觀念、思想文化,在朝覲會盟時,首先將西周憲法性質的《周禮》賜於各族,統一政治觀念,以華夏共同體為紐帶,凝聚各少數民族感情,再根據各少數民族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經濟水平、生活狀況,分別賜教當時最先進的生產、生活技能,博得周邊各族的臣服,促進了邊疆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融洽了民族關係,促進了民族團結,為華夏民族共同體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共伯和治理邊疆民族的方法和原理,代代傳承,在幾千年中國曆史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促進了萬世一係、萬裏一統的中華民族國家發展、強大,其政治製度、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生活習俗,對世界文明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人類曆史璀璨奪目的發展模式之一。

直至近代,中國周邊很多國家仍遵古製,為中國的附屬國,用中華政治製度、中華文化,君主繼位和國政大事要經中國政府批準,仍帶有西周分封製的痕跡。

越南和朝鮮,是中國最後的附屬國,直至1885年,中法戰爭失敗,清政府最終喪失了對越南的宗主權,1895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最終喪失了對朝鮮的宗主權。

卻說朝覲會盟畢,共伯和昂身挺立,正色言道:“方才眾位皆頌本代王恩德,皆曰遵本代王之旨,然本代王僅為大周一臣,實不敢受此重言,今日之際,本代王將大周傳儲重事公之天下——”

正是:三年辛勞天下安,一言出口眾人驚。

欲知共伯和所言何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