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症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小。很多人都認為,動脈硬化是人到老年才會患的疾病,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並且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高,近年來本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都知道,引起心髒病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主要原因就是動脈硬化,輔助治療心髒病最有效的營養元素是維生素B1、維生素E、維生素C和維生素B2.
心髒病是心髒類疾病的總稱,其包括風濕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心肌炎、冠心病等。狹心症及心肌梗死,都是因輸送血液至心髒的冠狀動脈硬化,而導致動脈血管變窄、變阻塞所引起的。冠狀動脈一旦被阻塞住,血液將無法被送達到心髒,這些症狀我們稱之為“缺血性心髒病”。臨床實踐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髒病有效的輔助方法。
動脈硬化還會引起很多並發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腦動脈硬化,可引起腦缺血(包括暫時性缺血性發作)、腦萎縮,或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腦動脈硬化的早期階段還會出現神經衰弱(常有頭暈,頭痛,耳鳴,嗜睡,記憶力減退,易疲勞),情感異常(情緒易激動,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變得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判斷能力低下(表現為不能持續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處理問題要靠別人協助)。腦動脈硬化達到中後期時還會出現步態僵硬或步態不穩、癡呆、癲癇樣痙攣發作、腦中風等。
腎動脈粥樣硬化,經常會引起夜尿多、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
腸係膜動脈粥樣硬化者會表現出飽餐後腹痛、便血等症狀。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休息時也會出現疼痛,如果下肢嚴重缺血則會出現,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等。晚期還可發生肢端潰瘍和壞疽。
對於死亡率頗高的心髒病,我們有什麼措施可以降低發病率呢?
要預防心髒病的發生,首先要防範動脈硬化。要防範動脈硬化的發生,則要改變我們平日的生活習慣,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壓力、遺傳因子及吸煙、喝酒等危險肇因,一定要徹底遠離。
如果以上的幾種情形都未發生,不代表你對此病就可以掉以輕心。因為缺血性心髒病病發之前的征兆,經常被忽略掉。最好平時即定期做身體的健康檢查,以及多攝取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