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戒指:隱藏在曆史深處的暗黑史(2)(1 / 1)

25、戒指:隱藏在曆史深處的暗黑史(2)

從上官婉兒的墓誌銘看你不知道的有趣曆史

人們常常把日常的隨身用品當作武器或護身防衛用具。日本人也曾經把手杖、笛、簫和扇子當作武器;尤其是在陸路相通的歐洲,那裏的人們經曆了與不同民族間數不清的衝突或戰爭,對於防衛具有特別強烈的意識。這不僅表現為發明了厚重的盔甲、尖利的武器和高垣環繞的都市構造,而且還表現在鑰匙文化中。

在歐洲的文字作品中,有關於將戒指用作護身武器的記載。在英國作家馬洛禮爵士所著的《亞瑟王之死》(1485)一書中,記載了這位英雄依靠戒指武器防止自己受傷的故事。據判斷,類似故事源於至今尚能在印度、摩洛哥和索馬裏等地看到的、作為防護用具的飾腕手鐲、護臂環等大型環圈。這些東西乍一看會被認為是裝飾品,但實際上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發揮防身武器的功能。

在意大利多次出土了與此相類似的周邊有鋸齒的環狀物品,人們將之稱為“古羅馬劍士之環”。然而根據美術史學家和戒指專家的見解,若按戒指的標準來看,這些環圈的尺寸似乎過大,因此他們推測可能是與棍棒一起使用的武器。德國農民戰爭時期有一位號稱“鐵手葛茲”的騎士,此人因歌德所著曆史劇《鐵手騎士葛茲·馮·伯利辛根》而為人們所熟知,雖然他的鐵手與作為武器的戒指不同,但起到的作用卻並無二致。

就筆者所知,這類戒指中曆史最為悠久的是公元4世紀後期羅馬時代的物件。鑲嵌了寶石的三枚戒指聯結在一起,形狀極為罕見。由於它是從墓中出土的,所以與其說是武器,還不如說是與死者一起被埋葬的護身符。在德國南部地區,發現了不少中世紀以後農民使用過的戒指,這些戒指都曾被當作防護用具亦即武器使用,所用材料多為鐵、鉛、銅、黃銅、白銀等。它們被收藏於柏林民俗博物館中,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為什麼隻有這些戒指才被大量保存下來。這大概是因為它們通常是被作為護身符帶在身邊,也可能是出於某些特殊的原因使它們在農民中流行起來。之所以作出上述推測的一個根據,是因為用於防護目的的戒指,其戒麵經常使用聖安德魯的肖像,這位聖者是因意外而死之人的主保聖徒,深得人們的信仰。

熱衷於把戒指當攻擊性武器來使用的,都是一些血氣方剛的毛頭小夥子。在受到對手攻擊、互相爭吵喧嘩,或在學生混戰打群架時,都會見到他們使用。總而言之,這是特別適合男性所用之物。尤其是自中世紀以來,學生間的鬥毆幾乎成為家常便飯;所用武器,除了刀劍之外,最典型也使用最頻繁的,就是套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上的拳環。這雖然屬於防護性戒指的一種變形,但一想到這種武器真的打在臉上的感覺,則會令人背上發冷,不寒而栗。

綜上所述,這類看上去頗能偽裝成一般裝飾品的戒指,一旦遇到什麼情況,就立刻能轉變為具有殺傷性的武器。尤其是在對手毫無防備之時,比起赤手空拳來顯然可以占有絕對的優勢。由此可知,在具有悠久的戒指文化曆史的歐洲,人們為防萬一非常注意自我保護。(來源:看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