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也是,要是可以一直靠外力增強魔道,那就沒有鍛鏈的必要了。
我問他這種藥草會不會有後遺症,他說正常情況下有益無害,除非服用的量太多。
聽到這些話後,我感到放心許多,便回到房間練習壓縮魔力。
這次是進行羽翼斧的實驗,將魔力壓縮到斧刃中央,增強斧刃的質量與鋒利度。
肥宅說羽翼斧是魔晶石製作的,《夏沃爾特魔法大全》中有記載∶魔晶石乃魔力之結晶,產自魔獸體內,具儲存魔力之特性,常被用來製作封魔球。
理論上,魔晶石的強度很差,大概跟玻璃差不多。
拿來製作武器應該沒辦法使用,隻能當作裝飾品擺著供奉,但羽翼斧不隻輕盈好用,還很堅固,如果這把斧頭是魔晶石所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強度?
搖搖頭,把這些想法拋諸腦後,我又不是鑄造師,管它是怎麼做的幹嘛?
抓起羽翼斧,我試著傳送一些魔力到手柄上,發現裏麵似乎有著像魔道一樣的運輸管。
這個疑似魔道一直貫通到斧刃處,魔力順著出去之後,正好就是兩翼之間。
我開始進行魔力壓縮,斧刃之間出現一顆黑色圓球,並且逐漸加大。
我感覺斧刃在吸收我壓縮出來的魔力,便一口氣將更多魔力灌輸進去,結果斧刃突然急速增長,變成了兩片巨大如黑翼般的魔力之刃。
魔力之刃大約有一公尺長,看起來煞氣逼人,上麵跳動著紫色電流,就像神當初聚集在手上毆打金毛李的聚合物一樣。
那紫色的電流,似乎是魔力壓縮到極限才會產生的物質,實際上我還不能做到這點。
顯然羽翼斧除了能吸收壓縮的魔力之外,可能還具備了增強魔力的功能...不過比起這些,魔力之刃給我的穩定感,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形成翼狀刀刃的魔力不隻穩定,還改變了形狀,這不就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嗎?
想到這,我發現壓縮在斧刃間的魔力被吸收一空,失去了魔力的支持,魔力之刃以極快的速度萎縮、消散,恢複成原本的斧刃。
我剛剛壓縮的魔力,大概有魔力總量的十分之一,而魔力之刃成形以後隻維持了十秒。
換句話說,撇開回魔速度不談,即使把我所有的魔力用完,頂多也隻能維持一百秒而已。
這種武器對一般人來說,實用度顯然不怎麼高,除了壓縮魔力困難外,主要是太過於耗魔了。
若不是我掌握了高等魔力壓縮,並且擁有雙爐,根本就不會想用這東西戰鬥。
對我來說,羽翼斧不僅是神兵利器,還是鍛鏈魔道的最佳工具。
要不是肥宅跑來跟我借羽翼斧,我壓根就忘記這東西的存在了,真是撿寶不自知啊!
我再次嚐試壓縮魔力,讓魔力之刃成形,為了維持這個狀態,我不停壓縮魔力,感覺魔道內波濤洶湧,同時魔力爐也馬不停蹄的產生魔力。
這是一場拔河,消耗與生產的拔河,盡管消耗很大,魔力總量卻減少的很慢。
五十倍產魔速度果然不是蓋的,即使是這樣的消耗,也沒辦法快速讓魔道淨空。
照這樣下去,我預估要讓自己魔力耗盡,至少也要一小時左右。
為了有效利用時間,我開始研究魔力之刃,試圖找出讓壓縮魔力穩定的方法。
遺憾的是,直到我感覺暈眩襲來,再也維持不住魔力之刃為止,都沒有半點發現。
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個月,研究毫無進展,不過魔道長大了一些。
我發現自己雖然擁有雙爐,但是魔力耗盡而昏倒後,依然必須躺上半天才起得來。
這似乎是精神疲乏的關係,但是比起其他人,我的恢複速度顯然快上許多。
聽金毛李說,如果他魔力耗盡,一定會徹底昏死一整天。
所以他並沒有每天鍛鏈魔道,因為這樣一來,就會減少許多練習魔法的時間。
魔力耗盡就會昏倒的設定,實在是有點煩人,不知道有沒有不必昏倒的鍛鏈方式。
幾天後,行前教育進入第六個月,課程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上課前神又發了一本書。
這次比較薄,同樣是黑色封皮,封麵是用金線編織出來的一顆龍頭,上麵用通用語寫著∶《魔鬥氣指南》。
其實魔鬥氣就是魔力,隻是因為用法不同,所以特別取這個名字用來區分而已。
我翻開《魔鬥氣指南》第一頁,發現上麵寫著很多鍛鏈魔道的方法,圖文並茂、簡潔易懂。
隨手翻了幾頁,剛好看到肥宅前陣子給的藥草,名稱那一欄用通用語寫著∶皮涅爾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