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溫暖的港灣,經曆風雨洗禮後可以休整的地方;
家是一束火熱的陽光,可以融化心中最冰冷的風霜;
家是是一盞明燈,可以為迷路的你找到正確的方向。
經曆過職場短暫的洗刷,畢然更感覺社會的險惡,這個世上果然是有一種的人,可以很壞很壞。不同於家鄉的純樸,不同學校的純淨。
回到家鄉,整個人立刻就放鬆起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份超脫自然的靜穆和恬淡,正是畢然一直夢想的。
其實就像父母這樣,擁有一個小小的果園,種上各種果樹,再辟出一片土地,種菜,培育小樹苗。一年四季都有果樹結果,枇杷,水蜜桃,李子,雪梨,葡萄,桔子,柚子,金桔。就這樣輪換著來,換上一年的零花錢是不成問題咯。還供應了全家一年四季的水果,最新鮮最安全的水果,吃的放心,吃的健康。
培育的小果樹苗到春天賣出去,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家裏就有了少少結餘。雖然不是很富足,但是小日子還是過的不錯的。隻是父母年齡有點大了,承受不起太多的負擔,畢然也是理解的。在畢然的村子裏,同齡人能上高中的其實也就2個,大部分都是初中畢業,有一個要好的初中也隻上了一年,所以在家鄉,畢然其實算是幸運的咯。所以畢然對父母也隻有感激,事實上爸爸媽媽對畢然也是很好的。比如這次聽說畢然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本來也不是很同意。不過爸爸也知道畢然的脾氣,很任性的一枚小孩,不過也是肯拚的一個。孩子肯闖肯拚,其實也是好事,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也想放飛。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闖出一片屬於自已的天地,俗話說:望女成鳳,畢然家也是不例外的。
如果爸爸知道畢然居然羨慕他們的生活,會不會感到失望呢?畢然自己心裏也沒有把握,所以還是不要說出來的好,藏在心裏,慢慢等待時機吧。
無論心裏有個什麼樣的夢,現實的生活還是得隨波逐流。
一天晚上,畢然正在收東西,爸爸拿著個布包和媽媽走進房間,:“畢然,東西收拾好了嗎?”
“沒有,還差幾件衣服。”
“嗯,聽說那裏比家裏要冷很多,要多帶點衣服,實在沒有的,到那裏以後自己去買幾件,不要凍著了。”
“知道”
“你先坐一下,我這裏有個東西給你。”
畢然放下手裏的衣服,在床邊坐了下來,好媽走到她旁邊,挨著坐下。
爸爸坐在凳子上,把布包放在腳上。打開,畢然驚奇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好看的盒子,盒子很精致小巧,紅木雕花,盒蓋上雕的一隻小鳥好逼真,感覺要飛出來一樣。
“爸,這麼好看的盒子,我以前怎麼沒見過啊。”
“那當然,這可是我們家的寶貝,你猜下裏麵是什麼。”
“金元寶?”
“哈哈哈”爸媽都笑了,小財迷。
爸爸輕輕的打開盒子,裏麵是一個小荷包,就是舊社會的小姐會繡的那種,用來送給她心愛的人,不過現在已經不興這種小物件了啊。爸爸拿出小荷包,從裏麵掏出一塊玉佩,是觀音像,晶瑩剔透。爸爸把玉佩遞給媽媽,媽媽摸了摸。
爸爸說道:“你過兩天就要出遠門了,以後我們就都不在你身邊,我跟你媽媽商量了下,決定把這塊玉佩給你,希望她保佑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媽媽把玉佩戴到畢然脖子上,確實蠻好看的。
“你可不要小看它,它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玉佩,這還是我們結婚時,你奶奶送給你媽媽的。”
“哦,傳家寶啊。怎麼沒見媽媽戴過。”
“我們天天要幹活,泥巴裏來來去去的,帶著它萬一掉了怎麼辦。”媽媽說。
“哈哈,那在呢巴裏有的找咯。”
“嗬嗬,這塊玉佩可是有來曆的,它是當年你爺爺送給你奶奶的定情信物,當時你奶奶就把這荷包送給了你爺爺。”
下麵畢然也多少知道點,小時候就聽爸爸講過。爺爺是個讀書人,爺爺的爸爸是個走方道士,經常會出去做做法之類的,所以家境還算殷實。爺爺看不起道士這樣有時靠糊弄人吃飯,也聽人說,做道士的人,如果騙了人,後代過得會不太好。所以爺爺立誌要做個讀書人,從十幾歲就開始獨自一人出去求學。因為爺爺是獨子,所以在爺爺十六歲那年,家裏要求他成了親才放他出去求學。爺爺無奈,自己身上還沒有盤纏,所以隻好聽從家裏的安排。去奶奶家提親那天,爺爺本來還不情不願的,不過趕巧了,去時居然在院子裏正碰上了奶奶,覺得還蠻可人的。奶奶看見爺爺,本也不知是來提親的,所以就多看了幾眼,還是順眼的。後來聽說未來夫婿就是他,自然是同意的。於是叫丫頭把小荷包給爺爺,爺爺當時摘下玉佩回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