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個、三個、四個……”
到達救災點後,群臣們立刻分散開來,然後像是數綿羊般,對著簡易木棚裏的災民們,一個人頭一個人頭地數了起來。
為了清點救災點裏的災民數量,這些官員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有笨一點的官員,是根據災民的人頭數,一個兩個地數了過去,但很快數的頭昏眼花,被無數張不斷活動的人臉晃的產生了密集恐懼症,難以持續下去。
有聰明一點的官員,則先計算出救災點內安置災民的大致人口密度,再測量救災點的占地麵積。
最聰明的官員,則直接走進廚房,詢問廚師們災民們每天消耗的糧食大概是多少。
最後得出了一個誤差不算太大的數字:65萬人。
在這個規模最大的東部救災點中,一共安置了65萬災民。
加上在北部、西部、南部設置的三個救災點,平均各安置了5萬人。
合計是80萬。
《救災情況報告》中,統計出的安置災民總數,確確實實是80萬人,沒有一絲一毫的水分。
這……
群臣們登時集體沉默了下來。
呆呆地看著他們的皇帝——一個14歲的未成年人,腦中都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怎麼做到的?
皇帝陛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以帝國的各項條件設施,即便安多哈爾郡離的很近,麵對百萬災民,帝都哪怕是傾盡全力,也最多救個3,40萬人,頂多救下一半,不可能救下全部。
但他們的皇帝陛下,卻做到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把所有的災民,幾乎全部救了下來。
創造了一幕他們不敢相信卻擺在眼前的奇跡。
但即便這樣,皇帝陛下似乎還是不太滿意,還是在他們麵前喃喃自語:
“安多哈爾郡有150萬的百姓,突然爆發的洪水淹死了30萬人,又有20萬人陷入洪水圍困,漸漸淹沒而死,後又有20萬人,由於救援不及時,缺乏食物,累餓而死。”
“最終隻剩80萬人獲救。”
“實際上,在洪災爆發之時,安多哈爾郡的人,如果能提前兩天去帝都報警,災民至少會少死20萬人。”
“如果救援力量的行動再迅速一些,先進裝備再多一些,災民又將少死10餘萬。”
“如果安多哈爾郡建立了完善的災情預警體係,做好預防措施,提前疏散災民,災民的總損失,會降低到萬人以下,絕不會死亡失蹤70萬人。”
“天災的確可怕,但人若沒有應對天災的決心與準備,那隻會逃之不及,損失慘重。”
“相反,若做好了一切防範與準備,安多哈爾郡自救都綽綽有餘,何須四方大力援救?區區天災,又有什麼可害怕的?”
聽到皇帝陛下的這番話。
群臣中出奇地沒有人站出來反駁,反而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覺得陛下年紀雖小,說的話卻很有道理。
隻是……
大道理誰都會講,但說出來的道理,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化為具體實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80萬災民,皇帝陛下是救出來了,了解到具體救援方式後,群臣們都服,但是之後呢?之後應該怎麼辦?
要知道這80萬災民,幾乎都一無所有,全得靠國家養著,然後還得拿出大筆的錢糧,幫他們重建家園、恢複生產,至少是三年時間看不到任何回報,如同背上一個巨大負擔。
財政大臣紮西克初步估算,僅金錢一項,就要支出500萬金塔盾以上,糧食更是無數。
這麼大的負擔,國庫肯定是承受不起,畢竟去年才補上入不敷出的漏洞。
隻能請皇帝陛下繼續掏錢,把好人好事做到底。
那麼接下來周鳴會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