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唇槍舌戰(2 / 3)

黎民嚴肅掃了一眼會場,也許戳到某些人痛處,會場頓時鴉雀無聲,黎民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我們一些黨員幹部長期以來不信馬列信鬼神,不讀馬列書籍讀厚黑學,寧願得罪百姓不敢得罪小人,魚肉百姓,我當一天區委書記就得主持正義。”黎明目光咬住了譚冠,譚冠低下頭,頓時像泄了氣皮球,再也沒有往日威風,他想得最多就是女人毀身,當初就沒有當一回事情,現在被政敵抓住把柄,一劍封喉。龔安民啞口無言,隻恨譚冠太張揚,看來要在陰溝裏翻船。瑪麗紅所想到要去楊光市長訴苦,惜香憐玉,最好調離濱江區。濱江區委常委會唇槍舌戰,不亞於一場拆遷衝突,區委常委會氣氛箭弩拔張。拆遷對抗性衝突是肢體反抗,甚至以生命為代價,那是野蠻時代利益博弈。政治信仰博弈,也是文明衝突,君子動嘴不動手,人類進入了以理服人文明社會,也就產生了為公平正義而奮鬥的政治家。

什麼是政治?最大政治就是民生。政治家要調和社會矛盾,把社會暴力降低最低點。政治家為多數人謀利,還是為少數人謀利?這是檢驗真理是非唯一標準。人類社會在謊蠻時代靠武力獲取利益,政權總是維護少數人利益。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形成利益集團,意識形態複古,維護的是既得利益者利益,官商勾結就是改革開放後帶來社會負麵問題。濱江區委常委會雙方政治觀點各執一詞,各自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都自圓其說駁倒對方,一時是非難分難解。“騎牆派”觀望者屏聲靜氣,就等待勝負見分曉,再從眾跟風。現代官場附炎逐勢也是人性弱點,誰都知道真理有時在少數人手中,在善與惡、真理與繆誤衝突之時,當邪惡勢力過於強大,他們要學會明哲保身,甚至做違心事、說違心話,那管什麼是非曲直,保住自己頭上烏紗帽最重要。

周子恒埋頭記錄會議紀要,偶爾抬頭冷眼觀察每個常委的表情。黎民書記冷靜地緊皺眉頭、傅鴻運區長陰陽怪氣從眼鏡下麵注視所有人、龔安民盛氣淩人、譚冠狐假虎威、魏斌臉因激動而漲得通紅,又找不到充足的理由駁斥譚冠和龔安民。黎民書記發言後,魏斌露出一絲笑容。官場上官員都學會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周子恒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有一腔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傳統思想,他莫名其妙調到區委擔任區委書記的秘書,從相對平靜封閉的學校,一夜跨越到錯綜複雜的官場,實現人生大轉折,剛調來機關還有些不適應,他作為局外人看到這些“人上人”的精英唇槍舌戰,深知官場險惡莫測。周子恒不是常委,沒有話柄權,否者也要加入支持黎民書記的辯論,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不能得到多數常委支持?這樣政治生態環境,正不壓邪,把官場弄得烏煙瘴氣。所謂維穩就是把老百姓怨氣打下去,周子恒當初在學校就經常提意見,校長千方百計給小鞋穿,還挑動其他老師圍攻孤立他,那些隻看眼前利益勢利之人,形成一股歪風邪氣生態文化圈,今天目睹常委會兩種思想交鋒,其實就是代表不同階層的利益博弈。改革開放幾十年,人們思想從極左思想解放出來,又陷入極右思潮,讓少數人富起來,百姓沒有得到什麼實惠,倒是貪官汙吏先富起來,國有大中型企業銀行高管年薪動輒過千萬。我們這個民族思想僵化,舊文化封建思想從沒有退出文化意識形態領域,還在侵蝕一代又一代人靈魂,從而失去改革深入推進的動力和指導思想,意識形態左右之爭,實質就是少數既得利益者與弱勢群體民眾不同的政治訴求。

黎民看到議題有些跑題問道:“還有誰持有不同的意見,我們提倡每個人會上說,會後不要說三道四。道理不爭鳴就不明,暢所欲言才是民主作風。”黎民認為魏斌太性急了,譚冠問題不能急於拋出來,還沒有開始調查,也許會打草驚蛇,政治鬥爭要講策略。黎民趕緊切換注意力,他需要摸清所有常委思想動態,知己知彼,方能出奇製勝。黎民語言文學專業高才生,以能言善辯著稱,思辨超群。他去年在省黨校學習,寫了大量思辨理論文章,很受新來的省領導兼黨校校長韋民的青眯,他是靠人格和學識的實力腳踏實地踏上仕途,黨校學習結束,韋民力排眾議,點名黎民擔任全省第二大城市中心區擔任區委書記,駁倒龔安民和譚冠奇談怪論胸有成竹,現在傅鴻運還沒有表態,不知道他葫蘆裏賣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