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針鋒相對(2 / 2)

楊光知道自己思辨能力不如黎民,兩人曾經做同事的時候總是辯論一些問題,也總是他先敗下陣來。楊光隻有以權壓人,中國官場有句流行話:縣官不如現管,官大一級壓死人,誰權大誰就有理,賀書記養病委托他主持全麵工作,官子下麵兩個口,是非由官口中說。楊光聽黎民說聽風就是雨,他馬上拉下臉說:“黎書記言重了,我們絕大多數幹部是廉潔奉公的。從個人感情說,我們沒有矛盾;從工作角度上說,角度不同,看問題自然有偏差。也許今天我說服不了你,還望你換位思考一下,我是代表市委組織跟你談話,拆遷工作還得做下去,也不能一味遷就釘子戶,他們會得寸進尺,不可能每一個人願望都要滿足,否者,我們城市建設搞不下去。”黎民毫不留情麵地回絕楊光命令式談話說:“楊市長,你隻代表個人意見,三個代表恐怕不是我們都能代表的,拆遷工作我沒有說停止,隻是要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我們現在是向老百姓施壓,那麼好地段就還麵積,換成我,我也不願意,我們考慮問題都要換位思考,多從百姓角度考慮問題就不會有那麼多社會矛盾。”

楊光麵色難堪,他想要是鬧僵了,恐怕也不利於自己,硬的不行,隻有籠絡情感,他起身從茶幾拿出一桶雲南普洱茶,他了解黎民不抽煙,卻嗜茶如命。楊光塞到黎民手中說道:“這是我到雲南參觀學習,當地送給我的正宗上好普洱茶,我知道你離不開茶葉,今天來了就帶回去品賞,我們做事做人都要留有餘地,處理幹部要看過去成績,不要弄不弄就一棍子打死,這是文化大革命做法,不利於黨內團結。我還有個會,以後有時間再交流。”

黎民知道這是送客的信號,他心裏清楚,即使真理在手,楊光也是不會支持他的,傅鴻運與楊光穿一條褲子,得罪了傅鴻運就是開罪了楊光,黎民馬上知趣地起身告辭說:“茶還是留給你自己品嚐,我覺得這茶有些腥味,不怎麼喜歡喝普洱茶,我天生就是喝苦丁茶,雖然苦,卻口中留香,苦口婆心良於藥,我真誠希望做領導不要偏信則暗,我們有些幹部一說監管就說搞文化大革命,放任自流,弄得腐敗盛行,這是否定一切的後果。”黎民一語雙關把茶放在茶幾上,開弓沒有回頭箭,那怕山雨欲來風滿樓,他轉身離開了楊光的辦公室。楊光臉色十分難堪,黎民的觀點無懈可擊,他望著黎民消失的背影,半天沒有緩過神來,嘴裏嘀咕罵了一句:不識抬舉的東西,一個理想主義者能撬動東江官場的格局,除非重新洗牌。

黎民自信地離開了楊光辦公室,本無心官場沉浮,他深知這是黎明前的黑暗與光明的較量,相信新的黨中央一定加大對基層腐敗懲治的力度,正義總是會戰勝邪惡。黎民忽然想到曆史周期律,中國曆史上的政權經曆興衰治亂,往複循環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因為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周而複始,極端的貧富懸殊是曆史周期律的推手。社會矛盾鬥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暴力革命;一種是政治民主。政治博弈,實質就是正義與非正義、光明與黑暗的博弈。在一個法治與民主還不十分健全體製中,政治博弈有時十分慘烈。現今上層建築已經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社會發展是否進入曆史周期律,取決於法治完善和民主建立以及對腐敗懲治力度。在權力天枰上,唯一檢驗標準就是為大多數百姓謀利,還是為少數個人謀利?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為黎民百姓謀利益,這是黎民為官之道,大不了丟了這頂烏紗帽回家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