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老年保健按摩手法(3)(1 / 3)

(4)預防:若非必要,治療不宜選用過強刺激的手法。老年人使用手法必須輕柔,特別是在骨骼突起的部位,手法刺激更不宜太強。急性軟組織損傷患者,不要急於手法治療和使用濕熱敷,一般在皮下出血停止後1~2小時,方可配合使用。

2.疼痛是指患者推拿治療後局部皮膚產生疼痛的現象。

(1)臨床表現:患者經推拿手法治療後,特別是初次接受推拿手法治療者,局部皮膚出現疼痛、腫脹、麻木等不適的感覺,夜間尤甚,用手按壓,疼痛加重。

(2)產生原因:術者手法操作時,技術不熟練;局部施術的時間過長,手法刺激量過重。

(3)處理:一般不需要作特別處理,1~2天內此種症狀即可自行消失。若疼痛較為劇烈的,可在局部施行輕柔的按法、揉法、摩法、擦法等,並配合濕熱敷。

(4)預防:對初次接受推拿手法治療的患者,應選用輕柔的手法治之,同時手法的刺激不宜過強,局部施術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六、手法訓練的注意事項

手法是一種技巧性很強的動作,必須認真、刻苦地訓練。所以為了把手法訓練好,在訓練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思想集中手法練習時必須做到全神貫注,認真地按照手法動作要領、要求,一絲不苟地進行練習,做到手到、眼到、心到,這樣才能學好手法,否則不僅學不好手法,還會出現傷筋、破皮等現象。

2.頑強刻苦“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克服酸、脹、痛等現象,練出一手好手法。

3.持之以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手法的成功,功力的深厚,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練習,才能獲得。

4.循序漸進手法的練習,其時間、手法種類的增加、用力的大小等均須逐漸提高,不可急於求成。“功到自然成。”

5.勞逸結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夫的積累,不是硬撐強拚,須注意練養結合,勞逸得當,把握兩者的關係。因運動過量則有害於身體,不足則提不高手法的功力。

七、常用保健手法

1.一指禪推法用大拇指的指端羅紋麵著力,沉肩、垂肘、懸腕,運用腕部的擺動帶動拇指關節作伸屈運動的手法,稱為“一指禪推法”,又稱“一指禪功。”

(1)操作要領: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以肘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作屈伸活動。頻率為每分鍾120~160次,指端要吸定,緊推慢移。本法接觸麵積小,但深透度大,可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見圖3-1)

圖3-1一指禪法

(2)臨床應用:臨床常用於頭麵、胸背及四肢等處,具有舒筋通絡,行氣活血,祛淤消積,健脾和胃等作用,可以治療頭痛、胃痛、腹痛及四肢關節疼痛等。

2.推法用手拇指或掌著力於一定部位,進行單方向的直線移動,稱之“推法。”

(1)操作要領:沉肩垂肘,腕挺伸或背屈,著力深透,速度均勻,輕重適宜,直推,不可斜曲。

①拇指推法:單手或雙手拇指背屈,指腹或橈側緣著力,餘指挺伸撐持穩固手式。用於頭麵、頸項、胸、腹部(見圖3-2、圖3-3)。

圖3-2拇指直推法圖3-3拇指側橫推法

②掌推法:以手掌麵或僅以掌根(大小魚際近腕部)著力。用於腰背、四肢部(見圖3-4)。

圖3-4掌推法

(2)臨床應用:指推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常用於肩背部、胸腹部及四肢部,具有舒筋通絡,消淤散結等作用;掌推法常用於腰背部、胸腹部及大腿部,具有行氣活血,解除肌肉痙攣等作用。

3.拿法以拇指與食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腹為著力部,相對用力拿提一定部位或經絡、穴位的手法,稱為“拿法。”

(1)操作要領:沉肩屈肘,前臂和腕發力,勁力適度,由輕到重,動作和緩,指腹著力,勿用指甲。

①二指拿法:以拇指與食指腹相對用力拿捏。多用於頸項、四肢部(見圖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