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5 CES:物聯時代與體驗黏性(3 / 3)

從電視到汽車——體驗黏性與軟件為王

“從HD到4K的飛躍對於消費電子產品用戶的使用體驗革命並非是顛覆性的,關鍵附加值在於內容提供,互聯網體驗以及與其他智能設備的無縫結合,這種使用黏性將超越簡單的技術參數,長期存在。”IDC分析師格雷格·愛爾蘭在CES現場對我們說,3D、4K等技術指標並不能完全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並且消費電子產品的邊際利潤在持續下跌,昔日的內容與軟件提供商已經取代了硬件製造者的統治地位,將用戶逐漸納入一個無形中的閉合係統之內。三星、索尼、夏普如今都爭相向內容提供商靠攏:三星宣布,全新的三星4K UHD電視消費者可將視頻在三星智能手機與Smart TV之間進行一鍵分享,合作內容提供商包括亞馬遜(Amazon)、康卡斯特(Comcast)、美國直播電視集團(DIRECTV)、M-GO公司(特藝集團和夢工廠動畫的合資品牌),甚至還支持老對手索尼的Playstation now Streaming網絡流媒體服務。根據索尼現場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隻要擁有一隻PlayStation DualShock手柄以及速度5M以上的光纖或者無線網絡,就能在索尼合作品牌的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等視聽設備上玩到索尼PlayStation曆代遊戲,並支持多人同時在線遊戲,計費模式則考慮采用Netflix的用戶租賃模式。

在2015 CES展會上,大出風頭的莫過於手握全球5000萬注冊用戶,擁有《紙牌屋》、《女子監獄》、《馬可·波羅》以及與漫威合作的《超膽俠》等產品的在線影音內容提供商Netflix。Netflix首席產品官尼爾·亨特在現場宣布:將與三星、索尼、夏普等一係列消費電子巨頭出品的互聯網高清電視進行內容提供合作服務。而TCL與海信則宣布與網絡內容提供商Roku合作,生產Roku定製電視,每一台Roku TV都會裝備帶有輸入按鍵的遙控器,並可觀看到超過1700個流媒體頻道,20萬部電影和電視劇,Roku搜索功能,以及Android/iOS/Window Phone版本的配套應用。

是通過相對便利的“搭車”,同時允許互聯網技術巨頭在自己的蛋糕上毫不客氣地切下一塊,還是冒著高風險研發自己的電視網絡,對傳統消費電子製造巨頭來說,是一場棘手的兩難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三星不惜代價推行的“智能家居”物聯網,就是一種針對這種局麵的“大而全”的應對戰略,利用自身占據優勢的智能手機等產品,逐漸將自己的網絡平台與標準在用戶中潛移默化地“推行”,最終占據整個家庭空間,三星下一代智能電視搭載的自體研發開源操作係統“Tizen”就是這一雄心勃勃戰略的體現。

傳統消費電子硬件生產商正麵臨選擇的十字路口,而作為CES“後來者”的汽車製造商也麵臨著同樣的困境,汽車工業巨頭領袖,如福特首席執行官馬克·菲爾茲,以及戴姆勒股份公司的蔡澈,都出現在本屆CES現場,搭載了形形色色電子設備的參展車型多達上百輛。IDC市場分析師戴爾·普利特預言說,類似三星、索尼與Roku之間的博弈,也正爆發在穀歌、蘋果與其他傳統汽車製造巨頭身上。穀歌去年發布了“開放汽車聯盟”,研發定製安卓智能汽車係統,即刻就有奧迪、本田、現代、通用等廠商加盟,芯片巨頭英偉達,即是穀歌“開放汽車聯盟”背後的重要技術盟友。而蘋果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同類服務係統CarPLAY,在2015 CES上,前哨戰的硝煙已經清晰可見。在三星開幕主題演講中,寶馬集團高級副總裁埃爾瑪·弗裏肯施泰因出現“串場”,展示了適用於三星Gear S智能手表的遠程寶馬助手應用程序BMW i Remote。根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提供的數字,2015年,車載智能係統的市場份額將上漲至少3個百分點,提升至113億美元,全球接入互聯網,實現智能化遠程控製的車輛,將在2020年達到36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