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
生活圓桌
作者:何潤澤
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均是大學教師。其中有兩個是美國哈佛畢業,一個康奈爾畢業。她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她是保送上的大學。入學年齡比大部分同學小,但英文發音之地道遠勝英文係畢業生,隻是用詞頗老式。老師說,這個無妨。賽珍珠用詞也舊派。隻要稍加訓練,你很快就能捧回一座世界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獎杯。她拒絕了。她怕錄像。準確地說,她懼怕一切攝影術。
她長得不好看。團臉,眉毛疏淡,眼角上揚,發型老氣,常穿一件古怪的連衣裙,有大片的下垂的領子。人們隻能采用幾何方法來識別她的腰際。她很敏感,不喜歡別人說她是才女,經常坐在籃球場或足球場的台階上看男孩打球。她看上去木訥,但坐在籃球場上眼珠轉得很快,大概是在追蹤某個運動的物體。“你在看什麼呢?”有人問。“看球。”她回答道,並歎了口氣。她每次去籃球場或足球場都戴上一條很大的像浴室頭套一般的發帶,穿一件鑲有蕾絲的罩袍。也許她看的不是球。
她的記憶力極好,一篇長文,看過就能背。所謂“過目不忘”我曾以為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但她讓我相信這是極少數天才具備的能力。可她仍然覺得被老天爺虧待了。“我的兄弟姐妹沒有我聰明,但是他們從來不嫉妒我。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她問。她似乎知道答案。我勸她說:“人得到一樣東西就要失去一樣東西。她有了天分,而且是這麼特殊的天分,當然會……”我忽然覺得這樣說是不合適的。但她沒有生氣,反而眼睛裏熠熠生輝。“我知道怎麼變美。”她說,“我不整容也能變美。我在一篇意大利小說裏看到一種。我相信這種方法。”她既然這樣說,我便不好再說什麼了。
她畢業了。她祖父的朋友有不少在美國大學教書,他們都說隻要她願意,隨時可以來讀碩博。她拒絕了。一位老師年事已高拄著拐杖親自上門規勸。她躲著不見。老頭兒轉而勸說她的父母。她的父親是個物理學家,他不解地反問那位老師:“我女兒想在家多讀點書,我有什麼理由反對呢?”
她拿到畢業證之後就再不出門了。聽說,她成天在家誦經。但後來向她本人確認,她每天睡三個小時,醒著的時間花一半誦經,另一半時間用來讀她祖父的藏書。到後來她把讀書的時間都用來麵壁默坐了。她現在是什麼樣的,有人問我。因為我算是少數見過她現在樣子的人。而我的回答總是遭受質疑。我說她的臉和身材都和之前不一樣了。她真可以算得上是個美女了。隨著見到她的人日益增多,他們不再懷疑我的誠實。“她是整容了嗎?”有人問。我總是替她辯護說:“沒有,她是通過意誌力和信仰變得美麗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付出了代價,她再也不看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