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愛情
生活圓桌
作者:鍾曉雯
一直到前男友告訴她,他有了新女友,她才意識到:她真正失去他了。異地戀、性格不合、人生規劃不同、沒有共同語言,這些理由是一年多前她給他的,現在連她自己都沒法被說服。他不僅想不起分手的理由,就連分手的時間都已經模糊。
她好像從來沒有過決絕的表態,他也好像一直是癡情地等待。到底怎麼了?記憶不靠譜,唯有電腦才能回答。
她翻看自己的微博,一年多,考研失敗的她從學校走上社會。微博開始是自娛自樂、自我紓解。漸漸地,分享趣事變成了社交的一部分,男女同事關係親疏在140個字之間都變得熱絡,難得捎帶上他反倒輕描淡寫。
帶著些許愧疚,她打開他的微博,竟然是更加清湯寡水的頁麵,分享的是球星的投籃鏡頭,異國留學的瑣事,除了和大學好友的互動幾乎難覓情緒的波動——隻有一個“@”來得蹊蹺:今年8月,是給一個巨蟹座女孩的生日祝福。她點開女孩主頁,資料是和他一樣的美國高校。回國時長長的回複欄裏,他赫然在目。感覺已有些不對。她心存僥幸地查看他的朋友圈,才明白了那句“擁抱”和“道別”。
她在女孩的微博中徘徊,點開所有微博的評論欄,沒有他,有他,有他,沒有他,有他,沒有他……她仔細辨析著其中的語氣,寵溺的、賣萌的、俏皮的、裝熟的,喉嚨有些哽咽地點開了女孩的相冊。她眼前的是麵目單純的女孩,開心、搞怪、瀟灑、熱鬧全都寫在臉上。
她看著她在微博裏秀著自己萬聖節的妝容,過年時包的水餃,烤壞的蘋果派和鄰居家呆萌的小狗……她在搜索框裏輸入了女孩的昵稱,從無數陌生人的互動裏發現了女孩的真名。她知道了女孩的高中,大學,研究生專業;她認識了女孩優柔寡斷的閨蜜、留學夢斷的學長和善於出謀劃策的父親;女孩愛吃的是土豆,最擅長的是英語,好友給了綽號叫“小太陽”。
組合高中、大學和真名,她搜索到她參加過的課題和獲過的獎項。搜索另一校園社交平台,她看到女孩在飛往異國的機場寫的日誌,轉機的過程,在飛機上吃了幾頓飯,刷了幾次牙,帶的兩箱行李有多重,來接機的都是誰。
在求職網站的搜索,讓她知道了女孩大學畢業後短暫的實習地,留學間隙回國落腳的地方,她的自我定位是懂技術的商業人士,從大學到研究生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金融人士鋪路……還有,女孩回國後要在他所在的城市打拚。
她移動鼠標,極速地關閉了與女孩有關的所有窗口。重新在輸入框裏,敲打上他和她曾經共同經營的微博。他孤獨地更新之後,時隔6個月,他留下了最後一句話,他說自己一口氣看完了所有他們分別時她給他的留言,謝謝她,曾經那樣愛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