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療法是指有規律、長期堅持體育鍛煉,達到提高體質和抗病能力的一種體育活動。它與飲食療法、心理療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者相互配合形成糖尿病治療的“三大法寶”。
一、運動療法的作用
1.降血糖長期體育鍛煉,能增加熱量消耗,使刪糖激酶及琥珀酸脫氫酶活性提高,促進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利用;降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對胰島素的抵抗,糾正胰島素受體的缺陷,增強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謝,使血糖趨於下降及改善葡萄糖耐量。同時糖化血紅蛋白(GBA—IC)水平亦可降低。運動鍛煉對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有效。
2.降血脂長期鍛煉能增強脂肪細胞中酶的活性,加速對脂肪的分解,促進組織對非酯化脂肪酸、膽固醇、三酰甘油的轉化和利用,從而降低血中脂蛋白的密度,增強脂蛋白酶活性,糾正脂代謝紊亂。運動可加速脂肪分解,為機體運動提供足夠能量,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減肥之目的,從而增加胰島素受體數目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
3.減肥胖本身是引起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因素,減肥有利於血糖控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及降低血壓和血脂。長期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可加速脂肪分解,減少脂肪堆積,使肌肉組織更多的利用脂肪酸,促進肌肉組織發達,體格強壯,提高機體的運動能力及體力。對較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運動可減輕體重,甚至恢複到正常體重範圍;對較瘦的糖尿病患者,在足夠的能量和營養以及血糖控製好的情況下,有效的運動可增加肌肉組織的重量,使體重逐漸上升,甚至恢複到正常體重範圍;對體重在正常範圍的糖尿病患者,運動可以保持體重在正常範圍;對於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長期運動使體內脂肪代謝及利用增加,從而可以降低血脂。
4.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長期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如太極拳、健美操等,可解除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緊張狀態,減輕大腦的負擔,減輕焦慮、心理失衡等情緒,提高患者自信心。由於適當運動使全身代謝增加,血流加快,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功能,從而改善神經係統功能,並提高記憶力,振作精神,開闊胸懷。長期運動,肺的通氣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也增加,肺泡與毛細血管接觸麵積增大。同時血液循環加快,改善心髒、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增加冠狀動脈供血量和心每搏輸出量。提高機體應激狀態,增強吞噬細胞活動功能,從而增強機體對感染、創傷等抗病能力。
5.防治並發症適當而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可增強心髒功能,維持正常體重,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神經功能,逐漸提高體力和體質,從而使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症、冠心病等症有所改善,可預防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二、運動鍛練的適應症與禁忌症
1.適應症
(1)單用飲食治療的Ⅱ型糖尿病。
(2)口服降糖藥品的Ⅱ型糖尿病伴肥胖者尤其適應運動。
(3)糖耐量減低者。
(4)1型糖尿病必須用胰島素控製者。
(5)空腹血糖在13.9mm01/L以下者。
2.禁忌症
(1)伴有糖尿病腎病者。視網膜病變並有出血傾向者、有嚴重心腦血管病變者。
(2)急性“感染”者。當這些急性感染性炎症痊愈後,才能恢複鍛煉。
(3)糖尿病酮症者,或經常出現低血糖現象者。Ⅰ型糖尿病用胰島素控製後病情不穩定者。
(4)妊娠糖尿病者。
(5)病情常不穩定,空腹血糖在13.9mmol/L以上者。
三、運動鍛練的時間與運動量
1.時間安排糖尿病患者身體較弱,且病情反複,易出現低血糖現象,因此,一方麵強調運動鍛煉對緩解和改善糖尿病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麵,也應強調必須結合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病情,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一些輕體力、低負荷量的運動。開始進行體育活動時,應先做短時間的運動鍛煉,身體適應後,才能逐漸增加運動和活動時間。必須重複提醒糖尿病患者隻有適當的運動鍛煉,方有益於糖尿糖的控製;不適當或過度運動,不僅無益,反而會引起病情惡化,損害身體。
運動鍛煉時間最好安排在飯後半小時到2小時以內。對於注射胰島素患者來說,應選擇在外源性胰島素作用最強之前進行(注射胰島素的作用最強時間是注射後2~4小時),若必須在胰島素作用最強時間進行勞動或運動鍛煉,應少量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