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臂自然擺動,跳躍由低到高,節奏由慢到快,騰空時下肢放鬆,下落時腳掌著地,並微屈下肢各關節。腹部脂肪蓄積多而過於臃腫者,跳躍時可用雙手輕輕按住肚臍部位,以減少胃腸上下劇烈震動產生的不適感。隨著練習時間的進展,力量增強、內髒逐漸適應後,便可放開雙手,效果會更好。
每日可練習1、2次,每次2、3組,每組50~100次。每組間歇2~3分鍾,並做深呼吸,放鬆下肢肌群。
10.跳舞當今世界,跳舞算得上是一種時髦的娛樂體育活動,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歡。
在節奏歡快的音樂中,氣氛輕鬆、友情洋溢,既能使跳舞者盡情享受歡快的音樂和多變的舞姿,又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大量的熱能,收到多方麵的保健功效。
舞蹈的種類和跳法很多,諸如芭蕾舞、民族舞、集體舞、交誼舞、迪斯科、國際體育舞蹈等。不同的舞,由於動作節奏快慢、動作幅度大小不同,因而運動心率高低也不一樣。舞步在133次/分時,每公斤體重的需氧量為30ml,男性消耗熱能為50kJ,女性消耗熱能為32kJ。在3.5小時的舞會上,運動心率可以達到135次/分,女性消耗熱能為2850kJ。消耗的熱能與步行相比,女性相當於心率保持在116次/分的前提下,步行2小時7分鍾所消耗的熱能。
11.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武術體育項目。作為強身、防病與延壽的健身方法,在我國廣為流傳。
太極拳有獨特的鍛煉特點,以意引氣,動作輕緩、柔和、穩定,手、眼、腿、腳、腰、背都參與活動,特別適宜中老年人鍛煉。
經常打太極拳,能使關節運動靈活,改善關節韌帶彈性,增強肌肉力量;可以使心髒冠狀動脈供血充足,心肌收縮有力,血液循環加速;能夠調節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改善、調節內髒器官的協調活動,改善供血、供氧;能夠降低血糖、調節血壓和血脂。常打太極拳的人發生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較少。
經常打太極拳,由於呼吸自然深沉,所謂氣沉丹田,久練可增大肺活量,改善通氣功能,且通過腹壓的節律性改變,活躍腹腔血液循環,促進胃腸運動,改善腹內髒器的血液供應,有助於保持中老年人的活動能力。
12.啞鈴操啞鈴操共12節,動作簡便實用,並具有相當的強度。
保健操第一節持鈴屈肘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手持啞鈴,置於大腿前,拳眼朝外。上體正直,兩肩不動,兩臂交替屈肘20~60次。練習過程中,腰部不得前後閃動,上臂微貼胸部兩側。
保健操第二節頸後彎舉
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手持啞鈴正上舉,拳眼朝後。兩臂交替向頸後屈肘20~60次。向頸後屈肘時,腹部不得向前挺出。
保健操第三節體側環繞
站立,兩腳分開略寬於肩,手持啞鈴,置於胸外側,手心微向上,且略屈肘。兩臂同時或交替由外向內或由內向外環繞20~60次,練習時上體不得隨之轉動。
保健操第四節體前後屈
站立,兩腳分開略寬於肩,手持啞鈴,置於頸後,兩肘微向前。連續做體前後屈20~60次,練習時兩腿伸直,作體後屈時,應挺胸並微展腹。
保健操第五節體側屈
站立,兩腳分開略寬於肩,手持啞鈴,置於大腿外側,拳眼向前。連續交替做左右側屈體40~70次。向左側屈體時,右臂上舉並屈肘,左臂盡量往左小腿部位伸。練習時,兩腿伸直,腰部不得向前彎曲。
保健操第六節深蹲
站立,兩腳分開略寬於肩,手持啞鈴,置於肩上。連續做下蹲起立動作30~60次。下蹲時兩腳跟不得離地,臀部靠近腳跟成全蹲姿勢。
保健操第七節提踵
雙腳並攏站立,手持啞鈴,置於大腿外側,拳眼朝前。連續做提踵動作25~75次。練習時動作應伸展,提踵瞬間腳跟離地要高,動作節奏平穩,中速進行為宜。
保健操第八節體環繞
站立,兩腳分開略寬於肩,手持啞鈴,置於大腿外側,拳眼相對。連續做由左向右體環繞10~15次,再向反方向做體環繞10~15次。練習時兩腿伸直,直臂,動作幅度逐漸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