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篇 抗爭 第十六章(1 / 2)

十六

張石和天成在勿裏洞丹戎班蘭碼頭上岸,他們在街市找了個小客棧住一宿,天成帶張石到處去走走看看,一邊給他講這是什麼所在。天成告訴張石說,在棉蘭、巨港還是勿裏洞,都不用擔心有人偷扒搶劫,華社治安良好,礦工們雖然窮,沒人去偷別人的東西。

在集市遇到出來逛街的礦工,他們便問如今巴力的情況,礦工的夥食如何。天成向他們打聽一位叫孫六的老礦工怎樣了,一位礦工說,他已經離開巴力,自己在集市外樹林那頭開了一小片菜園。給天成指了路,天成和張石去找他。天成告訴張石,當年打壟塌方,登貴父子死後,是孫六幫他找管工討公道的,所以這次再來,必須見見孫六。

他們照別人指的方向去找,在樹林那頭的荒地有片菜園,菜園邊搭了一間小亞答屋,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坐在樹墩上,他臉上的皺紋像刀刻一般,醬色的皮膚是常年在烈

日下曝曬成的,幹巴巴的緊貼著骨頭,身上幾乎沒有肉,佝僂著背,像截樹幹。

天成走過去問:老哥,這有個叫孫六的嗎?老人抬起頭問:你問他做麼?天成說:我是張天成,那年來找登貴,是他帶我去找管工討公道的。老人這才哦哦地說:是岸東來的天成嗎?我就是孫六。天成吃了一驚:你?他馬上明白過來,歲月折磨人呐!所有礦工脫身時不都是幾乎不成人樣嗎。

孫六忙讓他們坐在樹墩上,天成問他什麼時候離開巴力,他說本來他可以早些出來,可是一想,出來也難找生活,就還“落名”*在巴力夥房裏幹,幹到管工看他老眼昏花,也沒力氣了,就不讓他再留了,把他趕出來,他就在這開片菜園,一直一人過日子。

*“落名”就是滿期的契約華工再與礦方簽約留在礦裏,但不作為契約工人。

天成看了看他的家當,隻有一個有年頭的鍋,又當鍋又當碗,燒水做飯吃飯都用它,真讓人心酸。張石問他日子過得怎樣,孫六說:自己種菜還有一點菜吃,還能活著,是自己出力得來的,心安理得就行,不至於去討乞,可是光吃菜也不行,有時從樹上打點果子吃。張石說:你吧菜拿去集市賣了就有錢買米了。孫六說:菜能值幾個錢?誰都省著過日子,家家戶戶自己種一點就夠吃,沒人買菜,除非你有一大批可以賣給巴力。

天成看他過日子實在非常艱難,連鍋碗瓢盆什麼都沒有,說:老哥,你等著,我們去去就回來。

他跟張石又回集市,買了米、鑊頭(客家人“鑊頭”是指炒菜鍋,閩南人則稱“鼎”——tia)、菜刀、兩副碗筷、一個小壇子,還買了一斤肉。他們把米裝進壇子裏,張石扛在肩上,天成拿著其他東西,又回到孫六那兒。孫六都看花了眼,說:這,這,你們做麼?他們說:給你買了點米,你留著吃,米放進壇子裏就不怕老鼠了。

兩人就動手做了一頓飯,米飯在孫六原來用的舊鍋燜著,用點豬皮把新鑊頭去了鏽,肉切成小塊放進鑊頭燉著,柴火是現成的,他們一邊聊著,鍋裏已經飄出肉香了。孫六說:不怕你們笑話,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麼香的燉肉。在老家,窮得差點餓死,來南洋就進了巴力,幾十年都沒見過這樣的肉塊。

肉起了鍋,就著鍋裏剩的油水,把洗好的青菜倒進去,翻兩下就可以吃了。三人一起吃得很香。張石問:下次再來,能不能叫幾個礦裏的兄弟過來聊聊?孫六問:誰都行嗎?張石說:最好是敢出頭敢說話的。孫六說:行,他們放假就會出來,逢初一十五趕大集,出來的人更多,好找,我叫幾個過來就是。

剛過了初一,再過十幾天才是十五,張石約好再來。他們臨走還留了點錢給孫六,說:老哥,留著,想吃什麼去集市買吧,沒什麼能給你,自己保重。孫六直推,張石把錢塞在他手中就走了,孫六愣在那兒,手還微微地顫抖。

張石一路走,一路對天成說:咱們的契約華工就這樣一輩子被榨幹了血汗,老了,幹不了了,就把你趕出去……天成歎口氣:唉,又能怎樣呢?張石說:要反對殖民主義者,向他們討還血債!天成驚愕道:你是說……張石說:礦裏得組織工會——礦工自己的組織,才能替礦工討公道。

第二天天剛亮,他們就動身往岸東方向走。六十多公裏的路程要走一天,如今天成老了,腿腳慢,到傍晚才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