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波瀾(1 / 2)

蟬鳴聲聲,天青雲白。

一念既可通神,又可見修羅。

顧默成一念轉圜之間,渾身舒泰,瞧著天地從未如此光明,所見也未曾如此討喜,連帶著看著顧輕塵和衍之的神色也和藹了許多,尤其是他本就瞧得上眼的衍之,更是滿是欣賞之意,麵目可親。

“七弟有心如此,為兄實在銘感五內。”顧默成穩了穩心神,方歎道,“為兄雖生活艱難,但見七弟竟到了如此境地,實在於心不忍啊。”

顧默成說得一副痛心疾首模樣,衍之和顧輕塵隻覺心中好笑,麵上卻嚴肅得緊,細細聽著顧默成說話。

“若是七弟不嫌為兄無用,那便守望相助、兄弟相攜又有何妨?”

顧默成說得豪情萬丈,顧輕塵自然連忙俯首,感激涕零道:“多謝王兄美意。”

瞧著顧輕塵的模樣,顧默成心情甚好,不在意地揮了揮手,心中躊躇滿誌。

既然目的已經達成,再留在此處,那便過了,衍之同顧輕塵、秋嶽先後不著痕跡地對視一眼,顧輕塵便又奉承了顧默成幾句,小心翼翼地說了告辭的話。

顧默成先是笑眯眯地點點頭,待顧輕塵和衍之一路躬身退到靜室中央,顧默成忽然開了口,道:“總管倒確確是個人才。”

顧輕塵心裏咯噔一聲,硬生生忍住回頭去看衍之表情的想法,眼角觀察這顧默成意味深長的神色,隻聽他的聲音在自己耳邊炸開。

“本王向來,最是欣賞人才。”

從容起身之間,衍之將顧輕塵神色看得清楚,仍隻是不卑不亢地又躬身俯首,朝堂上團團一揖,道:“奴才如今心中所憂慮之事,唯梨妃托孤之言而已,隻盼孝王殿下安好。梨妃向來知恩圖報,奴才深受梨妃教誨,僅知投桃報李而已。”

衍之這話說得圓滑,聽這話的隻有三個人,人人都覺得是說給自己聽,自以為話中含義,也各有不同,皆心照不宣地朝衍之笑了起來,衍之也隻是微微一笑,目不轉瞬地看著顧默成,眼神平靜而包容。

顧默成心領神會地笑笑,揮了揮手,便出來幾個仆役替顧輕塵帶路,他看也不看,道:“此處離宮城雖不遠,七弟回宮之時,可要小心些。”

聽衍之說完那話,顧輕塵心中有一處地方莫名地放下了一塊大石,在心底長舒一口氣,朝顧默成拱了拱手,起身笑得輕鬆愜意,渾身也隻覺清爽起來,精舍之中,有清風拂過。

顧輕塵笑得從容:“多謝興王兄提醒。”

顧默成看著顧輕塵,笑得和藹可親:“如今還叫什麼興王兄,隻喚我二哥便是。”

“是,二哥。”

顧輕塵從善如流,向顧默成笑得一派燦爛,堂上這般兄友弟恭、主賢臣明的景象,底下暗湧的卻是每個人不同的心機謀算。

送走了顧輕塵和衍之主仆,顧默成的笑意收斂下來,隻是眼裏控製不住透露的得意,映得他春風滿麵。

顧默成敲了敲桌麵,探頭看著沈濂,試探道:“我記得前些日子,顧輕塵在小冷泉落了水,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最後成曜還是沒找到那內宦?”

“是有這麼回事。”沈濂頓了一頓,皺眉勸道,“這事水深得很,殿下可莫自誤,想著摻和進去,強替孝王出頭。”

顧默成不讚同地搖了搖頭,又看向秋嶽,道:“秋先生以為,孝王如何?”

秋嶽沉吟片刻,道:“孝王謹慎有餘,魄力不足,到底是幼子,又在護國寺呆了三年,若隻是在陛下膝下承歡倒還可安生,隻是如今孝王的境地,如烈火烹油,看似鮮花錦簇,實則危機四伏,以孝王性情能力,是絕不能安然度過的,實在與我之前所想差之甚遠。倒是他身邊的總管……”

特意頓了一頓,見顧默成和沈濂都向他望了過來,秋嶽方繼續道:“那小總管倒有幾分意思,聽說是沈兄的布置?”

秋嶽詢問地望向沈濂,沈濂麵色一僵,卻也隻好點了點頭,秋嶽這才撫掌道:“那便怪不得了,沈兄做事,殿下自然是應該放心的。”

“沈先生助我良多,也提點了我不少東西,我自然一向最是信任沈先生。”顧默成拱手由衷恭維沈濂,然後又補充道,“自然,秋先生亦是我之良師,日後還要多多請教秋先生才是。”

“殿下客氣。”秋嶽勾起嘴角,朝顧默成拱手行禮。

沈濂自然也是一般回了禮,聽著顧默成的讚賞,心中卻是苦澀難當,隻是苦於本就是瞞著顧默成的事,這廂他的憂慮卻不能明說,也隻好吞下苦果,但還是不能坐視顧默成踏入那趟渾水,便又勸道:“我知殿下定是想要替孝王出頭,以示親好之意,隻是這事確實不妥。一來利益相關複雜,二來隻是徒長孝王羽翼,殿下平白得罪背後謀劃之人,殊為不智,殿下還是再考慮考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