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盜經案(1 / 2)

張書生很聰明,半年前他在自家的密室內找到一封信,信中提及前朝秘寶,金絲護甲。可藏匿地點卻未曾提起,隻提起會將秘密傳給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張書生的父親。當時張書生便是絕望了,因為父親在自己出生的那一年,便意外身亡了,後來想了想,父親並不是前朝隋煬帝身邊的護衛,並不會那麼忠心,有可能會將秘密告訴於母親。當張書生問出金絲護甲的事情時,張母稱並不清楚,隻是聽張書生的父親醉酒時提起過這個,隻是不知藏於何處。

張書生覺得這是母親就是哄騙自己,當時便想發作,詢問出結果。但是後來想想,還是算了,便趁張母和姐姐出去時,四處尋找,找來找去都找不到。後來便覺母親性子太過於安於現狀,有可能會贈予朝廷不要封賞,所以帶在身上,準備有機會的時候便交予朝廷。想到這,一絲陰狠毒辣的想法從腦中閃現了出來,就在一個月前,朝廷便宣布今年的科舉開始,張書生便白天複習,晚上策劃著該怎麼做。直到半月前,這個陰狠毒辣的計劃便開始實行,他找到了與自己身材與氣質都非常接近的洪太,然後用自學多年的易容術巧手偽裝,化裝成自己的模樣,去京城某私塾上課堂。

在之前張書生便已聽說李武月家母病重,李武月是個衙差,是個大孝子,給了他幾千兩銀子去救了李母。李武月便感恩戴德,說是原為其赴湯蹈火。接著,張書生算準了洪太到達的大概時間後,便開始實施了自己的計劃,張書生在半夜回到了家中,洋裝自己在路上被人搶劫,盤纏盡數被搶走,實在沒辦法,便打道回府。

張母看到張書生灰頭土臉,滿身傷痕的情況,也沒再多問,勸讓書生洗洗,明日讓大夫去上個藥。正待張母正準備回房睡之時,張書生卻又問起了金絲護甲的事情,其實張母確實並不知道金絲護甲在哪,被張書生問煩了,便溫怒說自己已經把金絲護甲給了朝廷。這話便讓張書生受到了刺激,自己寒窗苦讀十年,即使考上了狀元,也不見得能當上多大的官,有了這‘秘寶金絲護甲’,進貢與皇上,便能換取天大的封賞,這可不是自己的密室能比擬的,這個密室裏的財寶雖值錢,可再怎麼值錢,也沒用。現在是太宗的天下,太宗最恨貪官汙吏,想必接下來的幾任皇帝,也是最痛恨這一類人,所以用錢,肯定也買不了官職了,有了金絲護甲便不一樣了,少說也是萬戶侯。到時候有了錢,有了權,即使自己做了見不得的勾當,也能瞞天過海。當天晚上,張書生越想越氣,越氣心便越狠,當下心計已定,趁著張母與自己姐姐熟睡之時,拿起轉頭往二人腦袋上砸了下去,此時的張母與張書生的姐姐已經不省人事了,張書生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割斷了兩人的喉嚨,然後讓李武月進到屋內碎屍。

李武月起初不知道張書生要幹嘛,進到屋內才知道張書生殺害了僅剩的兩位親人,心中也不禁駭然,此人之毒辣非是蛇蠍能夠比擬了,但他救過自己母親,自己又是那種言出必行的人。李武月隻好咬著牙,把屍體都砍成幾節,張書生說出了他要找到傳家寶金絲護甲,但金絲護甲真正的價值,並未說出,隻說非常重要。李武月心想,已成幫凶,便幫他吧,隨後躍到房梁,掛起二人頭顱,順便幫張書生環視房梁之中是否有此物品。搜尋了大半個時辰無果,李武月並未找到,張書生此時的神誌回到了正常,看著床上的屍身,張書生顯然有點開始後悔,隻是人已不能複生,張書生把四肢扔到了別的角落處,神情已不似剛才那般毒辣了。李武月歎了口氣和張書生說了句好自為之,張書生也不再想那麼多,從密室中又拿了些許金銀玉器,給了一些金子給李武月,讓李武月反鎖上外麵的門,弄亂了庭院,再讓李武月帶著自己用輕功離去,所以在張書生的庭院中靠牆角處有幾個腳印,似是一百八十斤到兩百斤的漢子才能踩出的腳印。但在屋中血滴在地上時,張書生和李武月都踩到了,出現了兩個不同的腳印,所以狄仁傑才推斷,凶手可能不止一個人,但也誤導了狄仁傑,讓狄仁傑誤以為,其中一個凶手可能有一百八十斤到兩百斤。

縣令問道:“那你是如何得知李武月是分屍的幫凶,他們又是如何處理掉凶器和作案後的鞋子和衣物呢?還有你又如何找到這個替身洪太的呢?”

狄仁傑笑道:“縣內有一個清涼寺,寺建在山上,山腳下有一塊解劍石,石旁有個小池子。前日,我剛破了一個案子,經過解劍石的時候,池子裏甚是奇特,有一把刻了武之月的官府衙差的刀出現在了池內,刀柄內刻了李武月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