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大殿之上,眾人沉默。無人出聲,主要是因為玄奘也在,太宗不知該如何開口,殿下眾人也不好開口。跪在殿中之人,一人是清源寺的主持,一個是經常為玄奘端茶倒水,隨行跟在玄奘左右之人。二人雖不是有多厲害的人,但在大雁塔建起以前,長安附近最好的兩間寺廟,一間在大雁塔旁的化生寺,一間便是在城外的清源寺。玄奘以前便是化生寺中的一位最刻苦修行、修心的僧人,但玄奘從東土長安出發,翻山越嶺,去到天竺,求取經文,再回到長安,已經行走有幾十個年頭。這番功德,這番精神,讓整個大唐朝的百姓深深的折服,太宗便下令建造大雁塔,以紀念玄奘此番功德,此後大雁塔便名聲大噪,旁邊的化生寺也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香火,隻是冷落了城外的清源寺。
但太久沒人講話了,空氣中有了些許尷尬,太宗也感到不舒服,便開口問道:“狄仁傑,你是怎麼知道他們二人偷了經書。”
狄仁傑說道:“這件案子其實本來就很好破,一開始我得到的線索是,經書丟失五天才被發現,喇嘛曾去過大雁塔與玄奘法師辯法,喇嘛走的當天有個穿蓑衣,戴鬥笠的蒙麵怪人想要進藏經閣。”
狄仁傑緩緩的看著跪在地下的兩位僧人,說道:“昨日晌午,見過皇上後,我就來到大雁塔內的,去找過玄奘法師,藏經閣我進去過,藏經閣門口,就有一位僧人在附近看守,閣內擺設整齊,陳設也很幹淨。所以顯然經常有人進入打掃,而且白天也有人在藏經閣附近走動,能進去且不被發現的,隻有在半夜時分,但門口卻又有皇家護衛在把守著。這些皇家護衛武功不高,但發現輕微的動靜也不是什麼問題,所以排除掉外來的人也不是不可。”
長孫無忌問道:“若是外來之人武功高強,輕功卓絕,躍到大雁塔陰暗處,也一樣可以不是?”
狄仁傑笑道:“長孫大人說的沒錯。這樣的可能的確有,但一個未翻譯完的經書,一個武功卓絕之人要來何用?若是有人出了高價想要這本經書,無疑是引火燒身。而且在整個大唐中對天竺文一知半解的人有五百人,對天竺文完全了解的,隻有不到五人,在這五人之中有四人已經站在了殿前。”
長孫無忌問道:“那還有一人是誰?”
魏征笑道:“因為還有一人是在殿前跪著的。”
太宗也笑道:“噢,那你說說看,這五人當中除了跪著的清源寺主持,還有誰呀?”
狄仁傑說道:“房玄齡大人,魏征大人,玄奘法師,還有一位,長孫大人。”
太宗楞了一下,問道:“長孫無忌,你懂?”
狄仁傑都不想等長孫無忌說話,便直接說道:“長孫大人的手上佩戴著玄奘法師寫的天竺文。”
所有人都愣了,但狄仁傑卻繼續說道:“天竺文這件事到這裏就結束吧。繼續說說這盜經者,盜經的人當然也不會是喇嘛,他們想要去天竺得到一部經書,隻要像玄奘法師一樣,心誠,相信也會得到,而且也沒必要為了一部經,不遠萬裏來到長安。去天竺盜經,也比來到長安大雁塔內盜要輕鬆,而且西藏與天竺常有貿易往來,天竺和西藏自然也道路通暢,來回時間更短,沒必要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就為了偷一部經書。”
太宗問道:“那麼戴鬥笠的人又是怎麼回事?”
狄仁傑走到秦瓊身邊說道:“秦叔寶大人,把那本玄奘法師翻譯的金剛經拿出來吧。戴鬥笠的人就是你吧?”
秦瓊老臉一紅,說道:“你又如何知道是我?”
狄仁傑說道:“秦大人,你要我如何不知道是你?整個長安,除了武官之外,是不會有任何一個有武功之人會來長安,其主要原因是,不願過多和朝廷有聯係,免得大家發生尷尬,所以有武功且想投效朝廷的忠臣良士都會在戰事緊的地方,亮明身份幫助朝廷,戰後,也會被封賞,不用直接來這裏。綠林大盜等,凶惡之徒以及犯罪之徒,在劉黑闥等勢力消亡以後,從不會有誰主動挑釁朝廷,至少已經有十餘年了吧?所以這個長安城裏,會被一個小和尚認成有嚇人的眼神,而且大耳朵的,真的除了秦大人,就沒有別人了。”
“那麼,剩下還有誰會有嫌疑呢?天竺文嘛,在殿中除了清源寺主持以外,會天竺文的各位大人,其實都沒有太多的理由去偷這本經書,為什麼呢?因為都曆經那麼多年的大仗小仗,玄奘法師又經常為所有人講解經文,我想有不少的大人心裏負擔都減輕了,那就更沒必要去偷這本書了。”狄仁傑笑道:“所以我為什麼說這個案子容易破呢?因為清源寺方丈想要證明自己,想要向皇上和天下百姓證明,若不是自己已然年邁,玄奘法師能做到的,自己亦能做到。便聯係到了一直跟在玄奘法師身邊的小和尚,這個小和尚呢,怕也是念的經不多,入世也不深,被清源寺方丈的幾句話打動了,才犯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