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類
補氣類藥,性味甘溫,對氣虛征候有治療作用,主要具有補肺氣、益脾氣的功效。對脾氣虛證的神倦肢困、食欲缺乏、大便溏瀉、腹脹虛腫等症狀,肺氣虛的少氣懶言、咯痰稀白、自汗易感冒等症狀,都有一定療效。臨床上肺脾氣虛同時出現者多見,即兼見兩種征候的症狀,均可運用補氣藥為原料,配合食物做成藥膳進行治療。在配製藥膳方時,補氣藥常與補陽藥食配伍,這是因為氣屬陽,氣虛可發展成陽虛。溫陽更有利於補氣,補氣亦有助於養陽。補氣藥有時佐以補血或滋陰藥食,因為陽根於陰,陰生才能陽長。下麵介紹幾種配製補氣藥膳用以治療氣虛征候的幾種常用中藥。
人參人參種類極多,常用的是吉林紅參、生曬參。人參含有多種皂甙和揮發油、多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成分,對神經係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有促性激素樣作用,還有強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強造血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人參還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製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對慢性病的康複有促進作用。人參和黃芪都有促進人體細胞發育,增加細胞分裂次數的作用。美國學者海弗利克認為,人體細胞大約分裂50次就停止了。細胞每分裂1次需要2.4年,如果能達到分裂50次,就可活到120歲。所以用人參、黃芪做成的藥膳,可以延年增壽。其性甘溫,大補元氣。
黃芪性甘溫,含有糖類、葉酸和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它能興奮中樞神經係統,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勞;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力,對防止氣虛、感冒和感染頗為有效,還有強心利尿作用和降壓作用。它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敵,所以黃芪有抗癌作用。
山藥河南是山藥的主要產地,處方上常開懷山藥,或懷藥。其性味甘溫,具有補脾益腎之功,含精氨酸、澱粉酶、皂甙、膽堿等成分,既富有營養,又幫助消化,故可藥食兩用。對慢性腹瀉、肺虛咳嗽、腎虛遺精、遺尿都有一定療效。藥膳中廣泛用做原料。
黨參以山西的潞黨參為優,故處方常寫潞參或潞黨參。其性甘溫,含有菊糖、生物堿、皂甙、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成分,能興奮中樞神經,使精神振奮,消除疲勞;能增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並能增加免疫力。補氣力弱於人參,臨床上常用價廉的黨參代替人參。除了氣虛危重、出現虛脫(休克)黨參難以代替人參以外,一般都能起到人參治氣虛征候的作用。
白術以浙江出產的白術為最好。其性甘溫,味苦,為健脾益氣的主要藥物,常與黨參、茯苓、炙甘草配成四君子湯,是中醫健脾益氣的基礎方,健脾益氣藥膳也是以四君子湯中的藥物為基本藥物與食物配製而成。白術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術醇和蒼術酮,含有維生素A類物質,有保護肝髒、降低血糖、增強體力等作用。能促進胃腸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
補血類常用於藥膳原料的補血類藥物有當歸、熟地、何首烏、枸杞、龍眼肉。這類藥物有補血養肝、補心益脾的功效,適用於血虛、心脾不足、肝陰血虧損等征候,包括現在所稱的各種貧血、血液病、癌症以及各種衰弱性疾病。
血虛證主要表現有麵色萎黃、唇爪甲枯黃或淡白、頭昏目眩、心悸怔忡、手足發麻等症狀。總之,凡中醫診斷為"血虛證"或"心脾不足"或"肝血虧損"或"血枯經閉"等,均可用這類補血藥與一定的食物配合製成補血藥膳進行治療。但中醫學認為"氣為血帥",故常配以補氣藥,甚至補氣藥的用量大於補血藥。血虛嚴重者,根據腎能化血的道理,還要配以補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