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腎髒病人的心理保健(2)(1 / 3)

側臥睡功是一種采用側臥位的靜功自我療法。就其基本方法來看,應屬於調息類胎息療法範疇。通過意守人靜與調息的方法,以達到“靜神減息”,誘發循經感傳,即一般所稱的“內丹術”功法。此功法仿效胎兒之呼吸狀態,激活和積聚體內的元氣,從而產生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效應。古代養生家認為胎兒生機蓬勃,外無思欲之患,內無精氣之耗,是養生所追求的佳境。側臥睡功適用於體弱而不能久站、久坐者。其修習的基本點主要有二:一是入靜,應“澄神定息”,“心神湛寂”,其息自減;二是隨時注意意守丹田,“患氣納於丹田”亦可延緩呼吸頻率。

練功日久,可導人深度入靜狀態,呼吸極度緩慢,並可自發出現沿任督脈循行的特殊感覺傳導現象,即進入“內氣不出,外氣不入”的胎患意境。不過此種現象不可強求,不可用意念引導,功到自然成。

練功時,不拘晝夜,當一陽來複之時,先端身正坐,叩齒36次。然後寬衣鬆帶而側臥,一腿自然伸直,另一腿微屈,置直腿上,兩膝相並。兩手十指如鉤,一手掐子訣(拇指尖掐無名指第一節橫紋)而掩臍;另一手握劍訣(食指、中指伸直相並,無名指、小指屈於掌心,拇指壓住無名指指甲)而曲肘枕頭下。眼對鼻,鼻對臍,唇齒輕合,舌抵上齶,閉目內視丹田,如鶴之內養胎息、龜之綿綿呼吸、鹿之運轉任督,虛靜自心,毫無雜念。如此靜臥,一般可練功數小時。睡功畢,起身前可兩手互搓致熱,然後按摩頭麵心胸及腰腎區。

本功法適用於腎髒病之體虛證及虛實夾雜證者。但對伴嚴重心腦血管病及性格內向、偏執者不宜。近期內有嚴重精神刺激及飽食、飲酒後,不宜馬上修習本功法。初習者以人靜調息為主,隨著人靜的深化和調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才可逐漸配合意守和氣貫丹田、以意納氣之法。否則,由於意念過緊,有可能導致偏差。練功過程中,應始終注意意守丹田,否則容易轉成自然睡眠,凡困倦思睡而睡意頗濃時,不可練習本法。睡功畢,不可立即起身,從靜臥至起身活動,須有一段過渡時間。下功時須舒放手足,按摩身體各部,也是必不可少的。

5.強腎功

(1)站式,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膝頭不超過腳尖;鬆腰收腹,含胸拔背;提肛,懸頂;舌舐上齶,兩目微閉。雙手重疊(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大拇指下方的魚際穴放在肚臍上,手心的勞宮穴正對臍下1.5寸的丹田(氣海穴)。使自己盡量放鬆,然後進行長呼氣並微張口發“噓”音,同時雙手輕按腹部並屈膝下蹲,至膝頭略超過腳尖的程度。噓氣後勿起,雙手抬起,舌舐上齶,用鼻吸氣,吸氣後,從下蹲式站立,並進行自由呼吸,如此反複做3次,稱為“三噓吸”。

(2)接上式,雙手在丹田處南重疊改為手背相對,手指向前,手掌在丹田水平線外開,升至離胯半尺處停止。翻掌呈手心相對,向中心線內合,合到兩掌相接後停止。如此開合3次,不配合呼吸。此為“三開合”。

(3)先出右腳,腳跟著地時用鼻一吸,腳掌落平時再一吸;再出左腳,腳跟著地時用鼻一呼,腳掌落地時不吸不呼。出右腳的同時,左手從體前劃一立弧,手心向體內,手掌中的勞宮穴對準膻中穴,左手靠近身體,在右腳落平的同時,沿任脈向下導引至丹田,劃平弧至環跳穴;同時頭腰向左轉動。出左腳的同時,右手從體前劃一立弧,動作正好與出右腳相反,頭腰同時自左向右轉。

(4)兩吸一呼要短促稍用力,步速每分鍾50至60步,共行走20分鍾。

(5)鬆靜站立,重複做“三開合”及“三噓吸”,結束收功。

(6)特別提醒

①動作中要以頭帶腰轉,腰帶臂擺。

②行進中全身要鬆靜自然。腳尖蹺起,腳跟裏側先著地,以調動陰蹺脈的腎氣。轉腰動作要大些。

③兩手劃弧為立8字,胸前劃弧為立圓,從丹田到環跳穴為平圓。立圓大,平圓小。兩手手指伸開,似曲非直,指間似夾豆。

④行進中頭不要向上下擺動,不要兩肩下溜,不要胯轉腰不轉,不要撅臀。

⑤腦子要靜,以一念代萬念.即用耳聽呼吸來排除雜念。

⑥此法適用於腎髒病、腎積水、多囊。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

6.8字運氣法

8字運氣法是一種以意念導引內氣的靜功自我療法。本功法不用定點意守,不用存想,主要通過意念引導內氣沿經脈運行,以培植真氣,貫通經絡,調理陰陽氣血,而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效。8字運氣法之意導線路是以腎為中心點,頭、足為兩端點的一個狀如8字的封閉循環。該功法是在傳統的“周天功法”的基礎上推衍而成,意導線路更廣泛。其作用重點是腎,兼及調理全身,故對腎髒病的康複保健尤宜。該功法操練簡易,且沒有嚴格時間限製,隨時可以練習,每日費時不多,但須持之以恒,方能顯效。無病者亦可以此強腎保精,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