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燜鯉魚
【材料】赤小豆100克,鯉魚1條(約250克),生薑1片。
【做法】將赤小豆洗淨,浸半小時;生薑洗淨;鯉魚留鱗去鰓、腸髒,洗淨。起油鍋,煎鯉魚,放入清水適量,放人赤小豆、生薑,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燜至赤小豆熟,調味即可。隨量食用或佐餐。
【功效】調理氣血,下氣消腫。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屬氣滯血少,水氣溢流者,症見麵色白、水腫脹滿、小便不利,或氣逆而咳等。
【注】本品出自《外台秘要》,原治腎水腫,本證乃因氣滯不暢、水氣泛逆而成。本品以調暢氣血,通利水濕為主,其中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功能利水消腫,和血解毒。鯉魚性味甘平,功能利水,下氣。《本草綱目》說用鯉魚“煮食,下水氣,利小便”。合而為用,可奏理氣和血、利尿消腫之功。據報道,本品除用治慢性腎炎水腫有顯著利尿消腫之效外,對門靜脈性肝硬化伴浮腫或腹水者,亦有顯著的利尿消腫作用。
泥鰍魚煸飯
【材料】泥鰍魚100克,粳米隨量,生薑汁、醬油和生油少許。
【做法】將泥鰍魚去腸髒洗淨,用生薑汁、醬油、生油拌勻。把粳米洗淨,加清水適量煮飯,待飯水將幹時,放泥鰍魚於飯麵,用文火煮15~20分鍾即可。隨量食用。
【功效】健脾補中,益腎祛濕。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日久屬脾腎兩虛者,症見食少乏力、小便多而渴飲、或小便不利,或陽痿遺泄等。
【注】本品所治之證,乃因腎病日久,損傷脾腎,脾為濕困,腎濕傷陽而成,本品以健脾腎,祛濕邪為主。泥鰍魚性味甘平,功能補脾胃、益腎氣、祛濕邪。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A、B1、B2)、煙酸等。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生薑汁性味辛溫,有溫申健胃,散水氣的作用。合而為用,共奏健脾、益腎、祛濕之功。
砂仁甘草蒸鯽魚
【材料】砂仁6克,甘草3克,鯽魚1條(150~180克)。
【做法】將砂仁去殼,甘草洗淨,一起搗爛;鯽魚去鱗、腸髒,洗淨。把砂仁、甘草放進魚腹、縫合,放碟中,隔水蒸熟,不加油鹽調味。隨量食用或佐餐。
【功效】健脾暖胃,利水退腫。
【適應證】適用於腎炎水腫屬脾虛胃弱者,症見全身性水腫,小便不利,食欲不振,疲倦乏力。
【注】本品出自《吉林中草藥》,所治之證乃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水濕停聚而鹹。本品以健脾利水、行氣化濕為主,其中砂仁性味辛溫,功能溫中行氣、氣化濕濁。《醫林纂要》說它能“潤腎,補肝,補命門,和脾胃,開鬱結”。縮砂仁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樟腦和一種萜烯等,有芳香健胃、促進胃液分泌和排除消化道積氣的作用。甘草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解毒。鯽魚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利濕。《滇南本草》說它能“和五髒,通血脈,消積”。合而為用,共奏調補脾胃、消退水腫之功。
【注意】食用本品時,忌鹽、醬油20天,並連食數天為宜。
腎髒病人食療湯譜
海帶綠豆甜湯
【材料】海帶60克,綠豆8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海帶浸透、洗淨、切絲,綠豆洗淨。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至綠豆熟,放白糖調甜湯,再煮沸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利濕。
【適應證】適用於泌尿係統感染,腎盂腎炎,腎結石屬濕熱內結者,症見尿頻尿急、尿時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或血淋尿中帶血,或石淋尿夾砂石,常覺口燥咽幹等,以及腎結核感燥熱者。
【注】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水道不暢,本湯清泄濕熱,利水通淋。湯中海帶性味成寒,功能清熱利水,軟堅散結。含有灰分、粗纖維、氮、蛋白質、脂肪、戊聚糖、大葉藻素、洋芫荽糖、鞣質、維生素B2和碘,有抑製結核菌等作用。綠豆性味甘涼,功能清熱解毒、利濕。白糖性昧甘涼,功能解毒利尿。合用為湯,共奏清利濕熱、利尿通淋之功。
【注意】腎病日久,腎陽不足,脾腎虛寒者不宜飲用本湯。若胃酸過多者,可加瘦肉同煮改做鹹湯。
枸杞子芡實燉麻雀
【材料】麻雀2隻,枸杞子15克,芡實20克。
【做法】將枸杞子洗淨;芡實洗淨浸半小時;麻雀去毛、腸髒、爪,洗淨。把枸杞子、芡實放人麻雀腹內,置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燉1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補腎固精。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屬腎氣虛弱者,症見腰膝酸痛,遺精滑泄,尿頻夜尿多,常有頭暈目眩,以及婦女腎虛帶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