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體會】腎病係列藥I號由大量溫補腎陽,健脾益氣,填精生血藥物組成,是治療慢性腎炎的有效新藥,無論西醫診斷為何種慢性腎炎,凡根據中醫辨證屬於腎陽虛證者,均可用本藥治療,達到改善腎功能,溫腎補腎,恢複腎之封藏固攝能力目的。
腎炎I號方
【藥物組成】黃芪、川芎各30克,敗醬草、益母草各15克。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60天為1療程。高血壓型加用降壓西藥。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益氣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腎小球疾病。
【臨床運用】本組48例病人,男33例,女15例,采用腎炎I號方治療,為觀察組。對照組33例,用西藥綜合療法治療,治療2月後,觀察組完全緩解(尿蛋白定量正常,腎功能正常)11例;基本緩解(尿蛋白定量<;1克)9例;部分緩解(尿蛋白定量下降3~5克,或腎功能從氮質血症期逆轉至正常期)17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77%;對照組無1例完全緩解,餘分別為7例、3例、20例。總有效率為33.3%。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1)。
【經驗體會】黃芪、敗醬草能調節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和清除過剩抗原;川芎、益母草、敗醬草可抗腎髒高凝狀態,並有抑菌、抗病毒作用。服用後減輕已形成的循環免疫複合物在腎小球上的沉著,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腎小球毛細血管叢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基底膜的通透性,降低尿蛋白。
益腎活血泄濁湯
【藥物組成】丹參、黨參、益母草、扡扡活、黃芪各30克,全當歸、杜仲各12克,桃仁、紅花各10克,淮山藥、豬苓、茯苓各15克,六月雪60克,生大黃10克。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病情穩定後改為隔日1劑。住院病人每天靜滴10%葡萄糖水(血Cr超過3毫克用5%葡萄糖水)500ml加入丹參注射液8~10支(每支含生藥3克)。15天為1療程,一般為2~3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7天。體質較差者可配合支持療法,適當補充氨基酸、胎盤球蛋白或“人白”等。血壓較高服用複降片、羅布麻片、羚羊角粉等。
【功效主治】補腎益氣,活血泄濁。主治慢性腎炎(包括普通型、腎病型、高血壓型)。
【臨床運用】本組50例,均為原發性腎炎,均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經用上方治療,結果:顯效(尿蛋白消失,Cr、BUN及內生肌酐清除率、血紅蛋白均正常或接近正常,自覺症狀基本消失,能參加一般勞動)25例,占50%;有效(具有上述3項指標好轉,症狀明顯改善,能處理日常家務或半日輕工作)13例;無效(症狀、體征、檢查結果無明顯變化)12例,占24%。
【經驗體會】經臨床觀察,本方具有改善腎血流量、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中大黃對氨基酸代謝有重要影響。治療過程中可結合病情隨症加減,並注意生活規律及飲食調節,如此有利於臨床療效的提高。
益腎活血祛風湯
【藥物組成】黨參、黃芪各30~60克,當歸、胡蘆巴、鎖陽、益母草、牛膝(或秦艽)、鹿含草、徐長卿各10~15克。
加減變化:腎陽虛者加附片、仙靈脾、仙茅;腎陰虛者減胡蘆巴、鎖陽,加山萸肉、生地、知母;挾瘀者加丹參、水蛭(吞服);挾濕者加澤瀉、車前子、茯苓;水腫明顯者加川椒目、桂枝、炙葶藶子;血尿者加白茅根、薺菜花、蓓草、血見愁或用琥珀末0.5~1克吞服;高血壓者減胡蘆巴、鎖陽,加杭菊花、生杜仲、石決明、羚羊角。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4周為1療程。一般服藥1~4療程。必要時配合使用西藥,如高血壓者服複降片,腎病型加服強的鬆,感染不易控製者加用抗生素。
【功效主治】益氣溫腎,活血祛風。主治慢性腎炎。
【臨床運用】本組237例,其中普通型176型,腎病型35例,高血壓型26例。經用上方治療,結果:臨床治愈(原有症狀消失,尿常規化驗持續正常超過3個月,血漿蛋白、血脂及腎功能正常)86例;好轉(症狀減輕,尿蛋白及血尿減少一個“+”以上,血壓有所下降,腎功能明顯改善)93例;無效58例。總有效率為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