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科學嗬護你的心髒(8)(1 / 2)

牙病能引起急性或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一些細菌學檢查提示,引起細菌性心內膜炎,致病菌常與患者牙及牙齦病灶處細菌一致。這些病菌常滋生於牙病患者的齲齒和牙周內,一般藥物很難將其徹底清除。因而細菌持續不斷地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滯留於心髒、血管和心內膜,進而引起心內膜炎症。特別是對於一些風濕性和先天性心髒病患者,以及體質虛弱、機體免疫力不高、身體各器官協調功能較差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因牙病病灶誘發細菌性心髒疾病。且有不少報道,牙病病灶清除後,有心髒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大多不再複發細菌性心內膜炎。美國曾對近1萬名年齡在25~74歲的人,進行的全國健康調查結果顯示,牙周病患者患心血管病的危險性比沒有牙周疾病的人高出25%。

鑒於牙病與心髒疾患的因果關係,專家們告誡說,人們應當高度重視口腔衛生保健,保持牙齒的清潔,每餐後及睡覺前應認真刷牙,並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同時用牙簽、牙線等清除牙縫裏的食物殘渣。牙膏可使用含氟的消炎抗菌型,還可配合消炎抗感染的漱口水等。其次每半年到1年請醫生檢查口腔及潔齒1次,去除牙結石,治療牙周病,這樣便可以大大減少心髒病發生的概率。

哪些生活習慣對心髒養護有益

(1)起居有常:應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睡前不宜看驚險、恐怖的電視、電影。

(2)身心愉快: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可引起心髒病。應忌暴怒、驚恐、過度思慮及過喜,養成養花、養魚等良好習慣,以怡情養性,調節自己的情緒。

(3)合理飲食:過食油膩、脂肪、糖類會促進動脈血管壁的膽固醇沉積,加速動脈硬化,故不宜多食。飲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食物,要有足夠的蔬菜、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的人應控製攝入量,以減輕心髒負擔。

(4)戒煙少酒:吸煙是造成冠心病、腦卒中的重要因素,應絕對戒煙。可飲少量啤酒、黃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進血液流通,氣血調和。烈性酒在禁忌之列,不宜喝濃茶、咖啡。

(5)勞逸結合:應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不要勞累過度。走路、上樓梯、騎車宜慢,否則會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髒負擔加重。寒冷會使血管收縮,減少心髒供血,故應注意防寒保暖。

(6)體育鍛煉:運動有益於健康,可根據個人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選擇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氣血流暢,減輕心髒負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應注意什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後,除了醫生製訂搶救方案,護士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治療護理外,患者和家屬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安靜、避免不良刺激。對於心肌梗死的嚴重性,不少患者可能早有所聞,因此對患者要盡量采取保護性醫療措施。有的患者敏感性較高,進入監護病房對他可能又是一種刺激。此時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恐懼、緊張的心理,使患者樹立完全能治好的信念,爭取早日康複。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住監護病房後,家屬必須服從醫務人員安排,除必要的陪護人員外,其他人員要盡量離開,保證病房安靜有序,便於醫護人員的搶救工作。

(3)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不能大聲說話和用力咳嗽,翻身、大小便、吃飯等需要家人或醫務人員幫助,不可自己強行活動。

(4)要主動配合醫務人員觀察病情,定時測量血壓,如感覺異常,應盡早告知醫生。

(5)開始活動的時間和活動量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不可盲目運動。家人及陪護人員不能擅自離開病房,確因要事需要離開時,要向主治醫生或科主任請假,經同意後方可離開。

(6)病曆是患者的病情檔案資料,未經允許,患者及陪護人員不得翻閱。

(7)有些患者的飲食應由醫生根據病情製定,未經醫生同意,不得隨意變更。

(8)為保持病房清潔、安靜,患者應絕對禁止吸煙、喝酒,其他人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