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
由於冠心病是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礎,因此應消除導致冠心病的各種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煙、肥胖,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和飲食習慣等。
心絞痛是冠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心絞痛的患者不一定會發生心肌梗死,無心絞痛的患者也可能突然發生心肌梗死。有人將心絞痛比作雷陣雨,雖然可能來勢凶猛,但過後仍可能是天氣晴朗,而心肌梗死則好比一場地震,震過之後總會遺留下像房屋破壞倒塌等持久性損害,心肌梗死或多或少會使心肌留下瘢痕。有些心絞痛會轉化為心肌梗死,稱為冠心病中間綜合征,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一個類型。如果能有效地控製這種中間狀態,就可有效地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
心肌梗死的發生常有一些誘發因素,一種是體力勞累過度,搬抬重物,逆風騎自行車,運動量過大或長時間的持續工作等,尤其是搬抬重物時,必須彎腰屏氣,其生理效應與用力屏氣大便類似,是老年冠心病誘發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另一種是精神上壓力過大,強烈的精神刺激,突然發生憤怒、悲傷、長期抑鬱、焦慮等,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多,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而導致心肌梗死。此外,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並繼發血栓形成而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炎夏酷暑出汗較多,也會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增高。
認識到這些誘發因素,並認真對待,積極地避免,在醫生的指導下,對不穩定型心絞痛進行正規的服藥或住院治療,此對預防心肌梗死有重要意義。
患者的家屬及親友,要掌握冠心病的防治知識。當發生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先兆時,若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應及時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救治。
心肌梗死治愈後還會發生再梗死嗎,如何預防
急性心肌梗死經過積極搶救,壞死的心肌可逐漸被瘢痕組織所代替,並達到臨床治愈。但是引起心肌梗死基本病因的動脈粥樣硬化並沒有減輕,各種危險因素還可能起作用,許多誘因也會再度出現,所以再次心肌梗死的危險性依然存在,甚至發生第三次心肌梗死,使心肌一次次受損,以致發生心力衰竭和猝死。因此,心肌梗死後的患者,在康複鍛煉的同時,必須堅持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主要是從日常生活和藥物兩方麵去預防。心肌梗死後的患者,應更加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如戒煙、保持樂觀、平穩的心態,減輕精神壓力,增加生活樂趣,注意消除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險因素。有條件者可做冠狀動脈造影,了解病變情況。若病情許可,應考慮做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或冠狀動脈搭橋術。
藥物預防方麵:①β受體阻滯劑。國外研究認為,β受體阻滯劑對於預防再梗死和降低後期猝死率有肯定療效,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阿替洛爾等,可使心肌梗死複發率和病死率下降20%~25%。但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房室傳導阻滯及心動過緩者應禁用。②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等可預防心肌梗死複發,使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下降10%~15%。③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可預防心肌梗死後心力衰竭,使心肌梗死的複發率明顯下降。
怎樣預防冠心病猝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遇到有些冠心病患者上了一趟廁所,或者是打牌打得高興時,突然一頭栽下就起不來了;有的白天還在正常工作,或睡前還是好好的,夜間卻突然死去了;還有些心肌梗死患者即將康複出院,卻突然死亡。上述情況被稱為猝死,為冠心病的臨床表現形式之一,多由於冠狀動脈急性病變,導致心肌缺血,誘發致死性心律失常,如室顫等。為了預防猝死,冠心病患者應采取下列預防措施。
(1)避免精神高度緊張和過度興奮:冠心病患者平時不宜打麻將,不宜觀看驚險刺激的電影、電視劇和球賽。遇到喜事,不要過於高興;遇到喪事,不要過度悲傷。
(2)避免情緒過度激動:遇事不急,保持心理平衡,凡事應心平氣和,泰然處之。生活要有規律,不要過於緊張激動,切忌與人大吵大鬧。
(3)保持大便通暢:注意合理飲食,保持排便通暢,避免用力屏氣排便。因為這些用力屏氣動作會增加心髒負擔,使血壓升高,或通過迷走神經誘發心搏驟停而猝死。
(4)盡量減少洗澡次數:洗澡不宜過多,不宜在人多的澡堂洗澡,洗澡時間不應超過15分鍾,不要在熱水中久泡,洗畢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