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心髒病患者飲食調養(5)(1 / 3)

(3)脂肪的攝入:應控製在總熱能的300%以下,且以植物脂肪為主。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率(P/S值)以控製在1~15為宜。膽固醇的攝入量每日應少於300毫克。適當吃些精肉、家禽、魚類是完全必要的,即使牛奶、雞蛋少吃些也無妨。

(4)蛋白質的來源:植物蛋白應占總蛋白質攝入量的50%以上。多吃些大豆及其製品對降低血膽固醇頗有助益。

(5)飲食宜清淡,低鹽:對合並有高血壓者尤為重要。建議食鹽的攝入量每天控製在5克以下,但隨工種、季節及健康情況可適當增減。

(6)適當進食一些保護性食物:如洋蔥、太蒜、紫花苜蓿、香菇、木耳、海帶、紫菜等。適量飲茶也有好處。

少量飲酒並不禁忌,過量則不相宜,尤其對合並有高脂血症者更應避免。煙必須戒除。

冠心病患者應該如何安排飲食

人體所需要的食物,種類要齊全,數量要充足,各種營養素的搭配比例與人體需要應當一致。一旦這種平衡關係被打破,就會造成多種營養素的缺乏或入超,引起營養失衡性疾病。當前不少人在營養方麵缺乏科學的態度,存在著重葷食輕素食,重奶蛋輕蔬菜,重細糧輕粗糧的傾向,隻求好吃,飽享口福,忽視了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問題,最終導致高脂血症、肥胖等的發生。

與飲食相關的肥胖和高脂血症,是大家公認的兩個冠心病危險因素,預防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必須首先從飲食抓起。

(1)控製攝入總熱能:中國營養學會指出,每人每日平均膳食熱能應為10032千焦(2400千卡),冠心病人應該控製在8360千焦(2000千卡)左右,主食每日不得超過500克,同時要避免過飽,少食甜食,晚餐宜少。若攝入總熱能過多,超過人體需要,必然以脂肪的形式存積於體內形成肥胖症,成為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2)限製動物脂肪、蛋黃及動物內髒的攝入:其標準是把食物中膽固醇的含量控製在每日300毫克以內。以這個標準,每日一個雞蛋(約含膽固醇200毫克~250毫克)之外,就不能再增加其他肉食。如果不吃雞蛋則肉食可以適當增加,如每日有60克左右的瘦豬肉,或一磅牛奶,或新鮮魚類100克~150克就更為合理。因為動物脂肪中含較多的飽和脂肪酸,過多食用會使血中膽固醇升高,而這正是動脈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3)常食植物油:植物油如豆油、菜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形成和發展的作用。

(4)限製含糖食物的攝入:我國人民習慣以大米、白麵為主食,這是體內糖類物質產生熱量的主要來源。進主食過多,熱能過剩,體重就會增加。所以要限製含糖飲食,少吃點心、糖果,少喝含糖的飲料,主食要粗細搭配。

(5)吃鹽不宜過多:鹽可以刺激味覺,增加唾液,促進食欲。從醫學上講鹽除了殺菌之外,其主要功能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滲透壓及酸堿平衡,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一般成人每日食鹽的需要量為45克~9克,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導致身體生理功能失調而出現病態。

鹽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本北方居民喜食醃菜、醃魚,每日食鹽量高達26克之多,因此這個地區高血壓和腦出血的發病率特別高。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所以預防控製高血壓對預防冠心病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少吃鹽,通常以每日不超過4克為宜。

(6)會喝酒者以少飲為宜,不會喝酒者最好不要喝。

(7)一日三餐要有規律,不能暴飲暴食,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取並防止便秘的發生。

常用食物主要營養成分含量(見表4)。

冠心病患者的飲食調配應注意什麼

在發達國家中,冠心病占各種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在我國目前也是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因此防治冠心病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醫學問題。大規模的人群調查表明,冠心病的發生與營養不平衡有關,因此,合理地調配膳食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那麼,怎樣才算是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膳食呢?在調配飲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控製總熱能:維持熱能平衡,防止肥胖,使體重達到並維持在理想範圍內。肥胖者合並冠心病較正常體重者多。因此,控製體重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環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