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心髒病的中醫防治指南(2)(1 / 3)

(3)黃芪注射液:為黃芪提取物的滅菌水溶液。具有顯著增加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保護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減少血栓形成。用於心氣虛損、血脈淤阻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病毒性心肌炎等。每次10~3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4)複方丹參注射液:主要成分為丹參、降香。動物實驗證明,有擴張冠狀動脈,減慢心率,輕度增加心肌收縮力的作用。用於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絞痛、心肌梗死、腦缺血、腦梗死及神經衰弱。每次8~16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7~14次為1個療程。

(5)麥門冬注射液:由人參、麥門冬組成。能益氣養陰,生津複脈。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謝及提高心功能。用於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屬於心陰兩虛型患者的治療。每次100毫升,靜脈滴注,每日1次,7~14次為1個療程。

(6)葛根素(普樂林):主要成分是葛根素,為血管擴張藥。可擴張冠狀動脈和腦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並有活血化淤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療。每次400~6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5日為1個療程。

此外,血栓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均有良好的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抑製血小板聚集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臨床上可根據病情選擇使用。

治療冠心病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1)冠脈通膠囊:本方由葛根、丹參、何首烏、玉竹、山楂各2份,紅花、川芎、赤芍、珍珠母各1份,降香半份組成。製成膠囊,每粒025克。每次4~6粒,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3~5個療程。根據病情亦可長期服用。本藥對冠心病氣滯血淤型療效較好,其次為心脾兩虛型、氣陰兩虛型不宜服用。

(2)止痛飲:本方由桂枝9克,益母草、丹參各15克,川芎9克,當歸15克,茵陳、苦參各9克,全瓜蔞、雞血藤各15克,枳實6克,炙甘草10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主治氣滯血淤型冠心病。心前區疼痛頻繁者加失笑散。

(3)定痛湯:本方由黨參、川楝子各15克,龍眼肉、石菖蒲、生山楂、炒麥芽、當歸各10克,龍骨、牡蠣、炒棗仁各20克,熟地黃6克組成。主治冠心病心絞痛。用法為水煎取藥液500毫升,裝瓶,高壓消毒備用。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口服,30日為1個療程。

(4)定痛保心散:本方由延胡索50克,三七30克組成,共為細末,裝瓶備用。每次6克,每日2~3次,黃酒為引,衝服。功效為理氣活血,通絡止痛,用於氣滯血淤型冠心病治療。

(5)冠心痛煎劑:本方由全瓜蔞15克,薤白、枳實、桂枝、半夏各9克,桔梗45克,附子15~10克,丹參30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功效為溫通心陽,宣痹通絡。

(6)寒痛散:細辛6克,羌活100克,丹參300克,冰片6克,共為極細末。每次6克,用米湯送服,每日3~4次。功效為散寒活血止痛。用於陰寒內結型冠心病治療。

(7)三七通脈湯:本方由太子參、丹參各30克,玄參15克,當歸、白芍、鬱金、娑羅子各10克,細辛5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口服。適用於各類心絞痛治療。

治療冠心病常用的中草藥有哪些

(1)丹參:能活血化淤,除煩安神。適用於多種淤血為患的病症,常用量15~30克。近年來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明顯療效。常與降香、川芎、赤芍、紅花等配伍,能緩解心絞痛發作,並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緩解動脈粥樣硬化。與三七、冰片配用,可製成複方丹參片(滴丸);與降香配伍製成複方丹參注射液,可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梗死。

(2)川芎:性溫味辛。可活血,行氣,止痛。主要用於頭身疼痛,以及血淤氣滯的痛經、閉經及產後腹痛等病症治療。近年來研究發現,川芎能直接擴張周圍血管,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降低血壓,故用於冠心病的治療,常用量9~15克。此藥與冰片合用製成速效救心丸,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藥物,且有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