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章:歸鄉(四)(1 / 2)

次日,臘月廿四。丁文書下定決心,一大早便來到了衙門口。天氣依舊是冷,但這世間冷暖,往往取決於人心。如果未來有希望,心裏就暖和一層。想到若是能求職成功,家裏吃飯便有了著落,丁文書心裏給自己鼓了鼓勁。

孫老爺今年五十來歲,多年在官場縱橫,身體發福得過於厲害,坐下來的時候把椅子塞得滿滿的。見丁文書來拜會,他很是客氣。首先,來者是老友之子,理所當然應該照應;其次,丁文書畢竟是西河口少有的念書人,比起那些下地幹活的農民,檔次就高了一層。

“什麼時候回的家,怎麼不早來伯父這裏坐坐?”

“謝伯父掛念,三天前剛到的家。父親臨終時交代,說伯父在此做官,回鄉時一定來拜會。”

“哈哈,好。”孫老爺捋捋胡須,“對了,你父親可曾對你說起我來此做官的原因啊?”

“這倒沒有。”

“哈哈,好。”孫老爺又叫一聲好,心想老丁你真夠義氣,不在後輩兒孫麵前說我壞話。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孫老爺本是在晉城做大官的,因為審錯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案子,丟盡了顏麵;又遭政敵彈劾,無奈被降職到了西河口。否則的話,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怎麼能入他法眼?

“你這次回鄉,是一個人麼?”

“還有一位,是……未婚妻柳氏。”

“哦?是不是你父親生前為你訂下的那門親?”

“是。”

“那便好,那便好。你父親生前就常常提起,怕你耽誤了婚姻大事。既然她這次肯和你一道回鄉,看來用不了不久就可以辦喜事了。我這個當伯父的,一定不能錯過。”

“……真到了那天,一定把伯父請到家裏坐坐。”

“哈哈,好啊。”孫老爺大笑,隨即轉入了正題,“文書啊,我這衙門裏現如今缺了位書吏,你又念過書,不如就在這裏做吧?你本身是西河口人氏,知道地方風情,寫寫縣誌,也是很清閑的。”

“是,謝伯父提攜。”丁文書滿口答應,這樣的清閑差事,是求之不得的。

“書吏官”一詞,是清朝舊製的遺留,專門負責記錄地方風情和政府事件,諸如“某年某月,本地某戶人家母豬產下豬仔十一隻及小狗兩隻”、“同年秋,本地稅收任務未能如期完成,惹得老爺犯了痔瘡無法入食”之類。革命之後,新政府都管這個職務叫“書記員”,還有些更摩登點的,叫“秘書”。然而西河口用不到這些詞語,加上孫老爺是舊官,更偏愛老一套的規矩,於是幹脆還叫書吏。

說是書吏,其實孫老爺有另一番打算。他自知自己打官腔的水平還行,辦事的能力不夠。革命之後,別的大地方都有了專門的機構——“警察局”負責辦案,唯有像西河口這樣的窮鄉僻壤,審案緝凶還需要老爺親力親為。讓他去辦這些事,實在難為人。如今有這個見過世麵的大侄子幫自己撐著,也算是一份助力。

兩人談妥後,孫老爺又領著丁文書去後宅拜見了自己的母親與夫人。孫夫人本人多年沒有生育,突然冒出個故人之子,彷佛自己有了個兒子,便一個勁對他噓寒問暖,顯得尤為親熱;孫老太太見丁文書念過書,禮數周到,也非常開心,非要留他吃飯,丁文書一番推辭,才成功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