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現場(2 / 3)

在途中嗣龍一直在和末沫重複案發時的過程,以及在場目擊者的口供。末沫也在仔細的聽,時不時地撫摸著帽簷。

不久,他們來到了南中後山。現在是下午,天色很昏暗,南中的後山自從建校以來就比較荒涼,也一直沒有翻修過,山並不高,與其說是山,倒不如說是個小山丘,但山上的確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樹。這個地方就是,海拔不高,但占地麵積廣,各種廢磚棄瓦,秋天落下的樹枝和野草也都雜亂無章的堆積在這裏。南中後山雖沒有什麼高大的建築,隻有些破舊的瓦房,估計是南中最初建校時淘汰的那批教室,現已都成為了廢瓦,但倒也存在許多高大的樹,看來也有個一百多年了。南中地處豐隆古道,曆史悠久,也有很多古老的傳說。據傳聞,南中後山最老的一棵樹已經有三千多歲的高齡了,已經成了精,但是白天看不見,一到晚上,就會出來活動。但根據傳說,這種樹精並不傷人,反之,會幫助人實現願望。但這些終究隻是些迷信罷了。

後山裏有一條小石磚路,一直通到山腳下,山丘上被晨練的人們走成了一條S形的土路。

他們沿著石磚小道走,一直走到了山腳下。

“屍體當時就躺在這個位置,成一字形,頭朝著山包上土路起始的位置,整個身體橫的撲在山腳下。死者生前穿的深綠色的半袖和淺藍色的牛仔褲,帶了個黑框的眼鏡,是近視鏡,度數很高。死者原是南中高三H班的男生,性格開朗,脾氣比較好,學習一直不錯,而且比較老實。”,嗣龍說。

“嗯,他的家庭狀況你有了解麼?”,末沫問。

“嗯,他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平時也比較忙,家庭條件算是寬裕的了,這個孩子平時也很自覺,學習一直很用功,尤其到了高三,他是有望衝擊重點大學的學生。”,嗣龍說。

“他在學校有沒有女朋友?”,末沫問道。

“額?你怎麼這麼問?!這應該沒有吧,不過我倒是問過他的幾個朋友,都說他和女生接觸的比較少,他不太擅長和女生搭訕,就連他同班的女生找他問題,他也總是支支吾吾的。”,嗣龍摸了摸下巴,疑惑地看了看末沫。

“這樣啊。”,末沫點了點頭。然後她彎下腰,注視著山腳下的一片荒草。沒有再說話。

“現場都有什麼人的腳印?”,末沫轉頭問劉警官。

“封鎖現場後,隻有我們幾個同事的腳印,和幾個陌生人的腳印,應該是晨練的人之前踩過的,畢竟天比較幹燥,痕跡不容易褪掉。”,劉警官道。

“幾個陌生人?”

“你的意思是,除了門衛大爺,和你們所假定的那位嫌疑人之外,還有其他人的腳印?”,末沫問。

“對,但是由於晨練的人比較多,在沒出事之前,就有很多人的腳印都已經混淆了,所以不太容易查。”,嗣龍補充道。

“沒事的,這並不重要。”,末沫說著,繞到了屍體的內側位置。

“現場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線索?”,末沫問。

“現場發現一枚硬幣,和...一部手機。”,嗣龍說著掏出了一個塑料袋,裏麵裝著一部半新的蘋果手機和一枚一元硬幣。

“根據指紋顯示,手機是死者生前用過的,但奇怪的是硬幣上並沒有指紋的殘留。”,劉警官說道。

“可能是凶手故意留下的吧。現場沒有發現凶手的指紋,他可能帶了手套,有一定的反偵察意識,但卻留下了腳印,說明他這種意識並不成熟。”,嗣龍說道,看了一眼末沫。

“嗯,說得不錯。”

“繼續說下去,讓我聽聽你的推理。”,末沫朝他笑了笑。

“罪犯之所以在死者的屍體旁留下硬幣,可能是一種暗示,硬幣指代的是錢,所以我推測犯人的殺人動機應該是為了報複,而這個報複可能來源於比較簡單的經濟糾紛。這個年代的學生有種拜金主義的趨勢,所以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這個,讓罪犯的心裏產生不平衡。”,嗣龍看了末沫一眼。繼續說道。

“但是我認為犯人的初衷並不是想至受害者於死地,而是單純的想嚇一嚇他,但不料這種恐嚇引發了受害者內心深處恐怖的記憶,而且根據我們的調查,死者的死亡時間正好是晚上9點到淩晨左右,在夜晚環境的渲染下,過分刺激的驚嚇直接導致了受害者的死亡。因為恐嚇的方式是手機,所以凶手可以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而且有完全的時間做出準備,比如,換上手套,丟下硬幣。但是凶手唯一沒注意的一點是他所留下的腳印。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凶手知道每天晨練的人多,腳印遲早會被混淆,警方也查不出。二是凶手的反偵察能力尚不成熟,所以沒有顧慮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