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唐救世主一(1 / 2)

唐朝做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要是從唯心主義來說,似乎上天總是刻意眷顧, 每每在危難之際,就會出一個救難忠臣來挽江山於將傾,一百年前是郭子儀,現在是鄭畋。

鄭畋,河南滎陽人,公元823年生,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父親鄭亞是著名的才子,在數年之間連中進士科,賢良方正科,書判拔萃科,後又晉升為宰相,桂管觀察使。

按理說,仕途之門已然大開,前途一片光明,隻可惜鄭亞卷於黨爭,最後被貶為刺史,死在上任途中。

鄭畋繼承了父親的才華,甚至還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在很年輕時就考中了進士。

唐朝進士很難考的,很多人是年複一年的考,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考了四次方考上,白居易二十七考中進士,就夠資格叫一聲後生可畏,寫詩雲: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這毫不誇張炫耀,大多數人都是頭發白了,孫子可以打醬油了才能進士登第。

據考證,唐朝的平均中進士的年紀在35,而最年輕的紀錄是十八,這個記錄屬於鄭畋,據說他考中之後,皇上竟然不相信,如此年輕就能力壓群英,有沒有借他老子在長安的人脈搞貓膩?為此,特地調來鄭畋的試卷一看,果然有才,心服口服。

可歎的是,鄭畋傳承了父親的才華,卻連著壞運氣也一並繼承了下來。

或者說,他連父親的敵人也繼承了下來,十八登科,卻一直被壓製在地方,鄭畋很不甘心,他在自傳裏寫:厭外府之樽罍,渴明庭之禮樂。

地方上沒辦法混了,盡是喝酒吃飯不幹事,我還是希望到中央幹點實事。

二十二年後,世道變了,敵人不是退體就是死掉了,要麼就是下崗了。

公元864年,鄭畋順利進入朝廷,累官至戶部侍郎、當了刑部員外郎。

他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總算趕上了不是,而且也不算老,才四十,在今天還可以去參加優秀青年選舉。

鄭畋的伯樂是新上任的宰相劉瞻,鄭畋升為翰林學士,尋加知製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是通向宰相文官頂峰的不二跳板。

在這個位置上,鄭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華,在任製誥的這段時間裏,正逢南方龐勳起兵。

鄭畋起討文,才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動轉流暢,毫無沮滯,在他筆下,龐勳是西天荒洞裏的妖怪,朝廷也有天兵天將,法器神術,必會將做亂的這個妖怪繩之以法。

他成功了,到了後來,同事幹脆封筆,什麼?有詔書要寫,找鄭畋!

這時的鄭畋春風得意,在龐勳事件平定之後,他馬上升任了中書舍人,寫誥書的領導,這離宰相之位隻有一步之遙,他在自述裏亦寫到“今之宰輔四人,三以此官騰躍”

他隻需一躍之功,就可位居宰輔,馬上,他就開始跳了,可卻是往下跳。

這時,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在這件事情發生後,鄭畋才知道,劉瞻不僅僅是他的伯樂,更是他的老師。

現在,劉瞻要給他的學生鄭畋上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這一課,發生在公元870年,龐勳的腦袋剛從城樓展覽會上撤下來,那一年,黃巢在販鹽,李儼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落魄小皇子,那一年,同昌公主死了。

這個不稀奇,人都是要死的,公主雖是金枝玉葉但也躲不過六道輪回,可是這位公主一死,事情就大了。

她是當朝皇上唐懿宗李凗最疼愛的女兒,李凗,是李儼的父親。

李凗表示很心疼,同昌公主是李凗心肝上的肉。

在生這位同昌公主時,李凗還在做王爺,唐未年間,要說有什麼最折磨人的位子那就非皇子莫屬了,你可能繼承皇位成為天下第一人,但更大的可能因沒登上皇位而丟掉性命。

李凗終日過著惶惶不安的日子,他無法猜測父親的心思,隻有向女人尋找安慰。

那時,李凗有個最喜歡的老婆,這個女人善解人意,常常寬慰丈夫,在凶惡的長安官場裏,互相扶持過著患難與共的日子,後來,那位老婆生下了一個女兒,就是同昌公主。

愛屋及烏,這位公主得到了父親最多的愛,可是,這還不是她受寵愛的全部原因,她生下後,不會說話,這急壞了父母,遍求名醫卻醫治無效。

李凗放棄了,不說話就不說話吧,她仍然是我最心愛的女兒。

可奇跡發生了,等這位公主四歲時,突然會說話了,而且一說就是一件很驚人的話,她說:今日可得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