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蒼白是貧血、慢性腎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的征兆;臉色發黃是脾虛的表現,如果突然出現臉色變黃,則很可能是肝膽“罷工”的跡象,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急性膽囊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會發出上述“黃色警報”;臉色發黑是腎虛的表現,應適當多吃一些補腎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
人體的各個器官,每時每刻都在運行變化著,一旦發生疾病就會通過種種症狀在經絡的行走路線上,向我們發出報警信號,如果我們能夠關注經絡,重視這些信號,就能夠及早預防和治療疾病,從而減少疾病對我們生命的威脅,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
我們如何能感覺到經絡
經絡是人體內的一種通道,是氣血的通道,那麼這個通道在哪裏呢?在人體內,是一種內景,在外麵是看不見的。要怎樣才能看見呢?要“反觀”,就是往裏看,隻有往裏看才能看到。
《黃帝內經》中的“內”字,就是內求,內視就是一種內求,要往裏看,往裏求。怎麼才能求呢?
想要內求並不難,這需要修煉人靜的功夫,在有了一定的功夫後,就能往裏看了。這種功夫需要修煉,而且人人都可以修煉出來。這種功夫就是後來所謂的氣功,很多人認為經絡是在氣功狀態下發明的。隻要靜心澄誌,精神內守,就可以內觀到經絡的運行。
有專家認為,內觀是一種潛能,而古人是具有這樣的潛能的。隨著人類進化,我們的很多功能都退化了。相比之下,古人的右腦思維、直觀思維、直覺思維、體悟思維、靈感思維就比我們現代人強。
經絡就是用來“決生死,處百病”的
中醫認為經絡就是運行氣血的路線,它分布在全身的上下裏外。如果說我們的身體是一座摩天大廈的話,那麼經絡就是隱藏在大廈牆裏的電線網絡。大廈燈火通明與否,全依仗這些電路,一旦電路出現故障,大廈就會陷入黑暗之中。人體也是如此,一旦經絡不通,我們的氣血就不能順利地運送到各個髒腑,身體隨之會出現問題。
《黃帝內經》裏對人體經絡的作用推崇備至,經絡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活下去、生病、治病的關鍵都是經絡,可以說是“決生死,處百病”。具體來說,它有以下作用:
1.聯絡髒腑,溝通全身
經絡可以把人的內髒、四肢、五官、皮膚、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聯係起來,就好像地下纜線把整個城市連接起來一樣。通路通暢,身體才能保持平衡與統一,維持正常的活動。
2.運行氣血,營養髒腑
天然氣需要用管道輸送到各個地方,同樣,氣血也要通過經絡輸送到身體各處,滋潤全身上下內外。這是經絡的第二個作用。每個人的生命都要依賴氣血維持,經絡就是氣血運行的通道。隻有通過經絡係統把氣血等營養輸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活動。
3.抗禦病邪,保衛機體
外部疾病侵犯人體往往是從表麵開始,再慢慢向裏發展,也就是先從皮膚開始。經絡內外與皮膚相連,可以運行氣血到表麵的皮膚,好像磚瓦一樣壘成堅固的城牆。每當外敵入侵時,經絡首當其衝,發揮其抵禦外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
4.反映內在,以表知裏
疾病也有從內而生的,“病從口入”就是因為吃了不幹淨的東西,使身體內的氣血不正常,從而產生疾病。這種內生病首先表現為內髒的氣血不正常,再通過經絡反映在相應的穴位上。所以經絡穴位還可以反映人內在的毛病,中醫稱之為“以表知裏”。
5.刺激經絡,調整氣血
人的潛力很大,我們的肝髒隻有1/3在工作,心髒隻有1/7在工作……如果它們出現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激發、調動身體的潛能。按照中醫理論,內髒跟經絡的氣血是相通的,內髒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刺激經絡和體表的穴位調整氣血虛實。這也是針灸、按摩、氣功等方法可以治療內科病的原因。
嘴不但能吃飯,還能吃進細菌,成為疾病感染的途徑。經絡也一樣,它可以運行氣血,行使上麵說的那些功能,但是人體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從外向裏“走”的路。我們知道了它們的循行規律,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預防疾病的發展。這就好比敵人來偷襲,我們知道了它的行軍路線,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護準備。
我國古代中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經絡的存在。古人從實用的角度給經絡下了一個定義: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於髒腑,外布於全身,將各部組織、器官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養生的常用辦法
利用經絡養生的方法有多種,效果不同,一般人可根據自身病症的需要進行選擇。下麵就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經絡養生常用的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1.針灸療法
這是通過經絡治病最直接的辦法,通過刺激體表穴位,疏通經氣,調節人體髒腑的氣血功能。針灸比較專業,普通人做不了,需要專業醫生的幫助才能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