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請戰(2 / 2)

況且董卓要是就這麼輕易答應讓自己這個毫無經驗的菜鳥領兵,這如何服眾啊?以後還怎麼能有領導人的威信呢?

這胖子正在這左右為難呢,那愣頭青倒是依舊傻傻的站在案幾旁邊,還保持著施禮的姿勢呢?董太尉也不知如何是好,也就沒說話,在場的眾人見情況詭異,也紛紛默不作聲,場麵頓時尷尬至極。

這董太尉隻好開口說道:“守業,此次出兵一事,事關重大,為父還要細細思量,你先行退下,等為父思慮斟酌之後,再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這董卓一時之間想不出好辦法,隻能使用拖字訣了。既不答應,也不反對,含含糊糊的,將來有點情況也好麵對。而且所謂滿意的答複可以有很多種,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補償,董卓算是對自己的兒子耍了次滑頭。

這邊董守業也是無可奈何,畢竟是軍國大事,不能兒戲,自己年紀尚輕,難以服眾,而且沒有領兵經驗,沒有其他人為自己幫襯,自然是難以得到董卓的同意,獲得機會出兵。

這董卓就算是再怎麼寵愛自己,慣著自己,卻也不能拿軍國大事開玩笑。

要說這時候還是李儒反應比較快,給眾人解了圍,緩解了這尷尬詭異的局麵。

隻聽李儒朗聲說道:“守業公子文韜武略,兵法武藝皆是上乘,這個太尉是知道的,現在公子既然有衛青、霍去病之誌,太尉為何不應允。公子為父分憂,孝心可嘉。況且公子少年英雄,兵法武藝非凡,定可克敵製勝,蕩平蛾賊。還請太尉答應守業公子所請。”

董卓原本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呢,這下子聽到了李儒的話,頓時有了幾分底氣,又拿出了自己的那番梟雄氣度,當即用眼睛環顧眾人,稍微斟酌一下,然後還是再稍微裝模作樣一番,向眾將問道:“諸位將軍,以為此事如何?”

大家也不禁心裏頭暗自嘀咕:“你個老小子把事情都已經決定,還來問我們什麼勁啊!你們父子女婿三人,一唱一和的,都跟這兒糊弄咱們呢?咱們要是現在出聲反對那不成了大傻冒了,那還不把你這個董太尉董老大得罪死了啊!”

董胖子見班中的一眾將領無人出言反對,心中也挺美,於是大聲說道:“既然我兒孝心可嘉,願意為父分憂,為父豈有不應允之理。隻是吾兒年紀尚幼,難免經驗不足,眾位將軍誰人願意輔佐我兒?”

當下有一人出班道:“末將願輔佐公子,殺敵立功,蕩平蛾賊,安定河東,為太尉分憂。”

董太尉視之,乃是自己的心腹愛將李傕,馬上就應允了,心想果然是自己的心腹真上路子,真是急我所急,憂我所憂啊!

其實關於這次出兵,董卓心裏自然有自己的選擇。

有上中下三個選擇,最好的選擇是徐榮領兵,關於徐榮的能力,董卓是非常肯定的。而徐榮作為整個西涼軍唯一的外地人(徐榮是遼東玄菟人西涼軍的將領大多都是,涼州,和司隸人士。像董卓自己便是河東人,段煒,賈詡是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華雄是關西人,李傕是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省耀縣)人,郭汜是涼州張掖(治今甘肅張掖西北)人,張濟是涼州武威祖厲人等等)。而徐榮卻能夠受董卓信任,單獨領軍。而在群雄討董的戰事中,獨立領兵擊敗過猛人曹操和孫堅,這個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其次的選擇是剛剛歸附的呂布,呂布就不用多說了,兵法武藝沒得挑了,作為東漢末年的天下第一武將,最能打仗的人,他要是不行,就沒人能行了。為什麼將他作為第二選擇呢,畢竟是剛剛歸附,雖然名義上是義父子,卻畢竟是了解不深。而且京師洛陽之中的很多事也離不開呂布,還要靠呂布來震懾其他人。

第三個選擇也就是請求輔佐董白出戰的李傕了,作為董卓死後能禍害關中七八年的李傕,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現在的李傕,是董卓的心腹,作為董卓手中的王牌軍灰熊軍的將領之一,董卓對其能力的肯定以及信任那絕對是沒有問題。李傕絕對是董卓心腹中得心腹,在正史之中也的確是李傕在初平一年(190年)出兵,擊敗了白波軍。而李傕在與徐榮和呂布的競爭中卻是沒有什麼比較明顯的優勢。

但現在的情況是這三個選擇都沒有了,都被董守業這個二愣子給攪和了。董卓真不知道自己的愣頭青兒子是真傻還是假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