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張遼提槍躍馬,大聲喝道:“賊將休得猖狂,張遼來也!”出戰楊奉.
那楊奉隻見來將,頭戴銀盔,身披重甲,紫電麵龐,神威凜凜。頓時心膽盡喪,交手不數合,便被張遼用槍打掉頭盔,差點被張遼一槍爆頭殺了。幸虧這老小子閃得快,要不然這老小子今天這一百多斤肉就交代在這兒了。
張遼見楊奉逃走,正要追擊,就此了結他的性命。
此時,白波軍中飛出一騎,口中大喝:“休傷我主,河東徐晃來也!”
隻見這徐晃手執大斧,飛驟驊騮出來,擋住張遼。
張遼細細觀察來將,隻見對方頭戴銀盔,身穿紫袍金甲。生得黑麵虯須,濃眉大眼。當下不敢小視,抖擻精神,對戰來將。
這二人一人用槍招數精妙,一人執斧舞的虎虎生風。二將交槍錯馬,來回廝殺。漫天都是槍花斧影。兩人武藝相若,戰的是精彩非凡。
二人大戰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兩邊的人都沒見過如此高強的武藝,都看得發呆,歡呼助威之聲不斷。
董守業見張遼久戰不下賊將,擔心張遼有失,便叫鳴金,召回張遼。這董守業跟這兒也是迷惑不已,沒聽說過白波軍中有什麼武藝高強的大將啊?這哥們兒到底是誰呢?
白波那邊見狀也是立即鳴金收兵。那張遼與那黑麵大將戰了半天,各自都佩服對方武藝,都有惺惺相惜之意。於是,互道姓名,各自回營。離開戰場之前,張遼向徐晃問道:“徐將軍武藝非凡,奈何從賊。”
那徐晃沒有回答,滿麵羞紅,沉默不已。
張遼回營之後,董守業見那黑麵將軍武藝不凡,有良將之資,便問及姓名,張遼回複此人名叫徐晃,字公明,是河東楊縣人。
董守業見白波賊中得大將竟然是徐晃,頓時大為驚奇,便找來細作詳細查問有關徐晃之事。這才了解到這徐晃原本為河東郡小吏,後來白波黃巾軍轉戰河東,攻破諸縣,徐晃被白波黃巾軍裹挾從賊,後被楊奉收於帳下。
董守業心想原來是此人,怪不得如此不凡,雖有心招攬,卻也無計可施。
不過這徐晃不是在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與楊奉一起保護漢獻帝出逃洛陽的時候出現的嗎?徐晃在楊奉的帶領下與當時的河內太守張楊一起護送漢獻帝出逃洛陽,終於逃出李傕的魔爪,然後駐兵大梁,徐晃勸楊奉歸降曹操,楊奉也同意了。
後來這哥們兒又反悔了,反而想攻擊曹操,弄死曹操,結果反而被曹操擊敗,結果徐晃趁機投降曹操了嗎?
這徐晃在牛輔大戰白波,以及後來的李傕擊敗白波的戰役中都沒有被提到過啊!如此強力的將領在這樣的大戰中想要出彩太容易了,當時的情況,沒有人的武藝能比他強啊?難道曆史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出現了反差或者是一絲謬誤,這徐晃提前登場了?
眼珠子一轉,頓時計上心來,便到牛輔的中軍主帳去找自己的便宜二姐夫。到了大帳,讓人通報之後,不久便有人立即將董守業迎至大帳。
說到這裏有人會說了,怎麼小舅子見自己的二姐夫還這麼多費事,其實軍中等級森嚴,作為一軍主帥的中軍大帳自然是防衛甚言,要是什麼人都可以進進出出,那還不是成了菜市場了。
在一般情況下,主帥的中軍大帳隻有一些絕對的心腹才能隨意進出。何況現在的董守業雖也是一軍主帥,但畢竟是歸於客場作戰,在河東牛輔才是主場作戰,按理說在這個時候,拋卻私情而言,牛輔才是一軍主將,而董守業是客將,董守業應該歸牛輔節製,畢竟是客強難以壓主,過江龍比不上地頭蛇。而且在動作給董守業以及牛輔的命令裏並沒有明確提出讓董守業節製牛輔,所以按照戰場上的慣例,應該是牛輔節製董守業。
更何況董守業現在才十七歲毛頭小夥子一個,初出茅廬經驗不足,董卓也不放心讓他節製牛輔,而牛輔三十大好幾的人了在,戰場經驗豐富,又是長期鎮守河東,了解情況,自然是主帥的不二人選,就算此次領兵的是以李傕為主帥,估計也得受牛輔的節製。
再者說了,董守業現在正想和牛輔這個便宜二姐夫打好關係,自然不會在這小節上犯下一些低級錯誤,惹自己的便宜二姐夫不痛快,所以自然是規規矩矩,客客氣氣的。
董守業在得到牛輔的同意後,立刻進入大帳,卻看見牛輔正跪坐在案幾旁邊專心致誌的看著一卷書,具體什麼內容,都是一些篆體字,董守業這廝一眼掃去發現自己也不認識幾個字,於是訕訕地縮回脖子,心裏也是不住發笑,心想:“自己這便宜二姐夫竟然也知道學習的好處,不是說自己這便宜二姐夫大字不是幾個嗎?難道是謠傳,果真是謠言害死人,好好的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將,竟然被說成一個大老粗,自己的便宜二姐夫也真是冤枉啊!”
這時牛輔將手中的那卷書,往案幾上一扔,大聲說道:“這是什麼鳥書,老子竟然認識不了幾個字,真是氣煞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