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泡妞(三)(1 / 2)

這蔡大美女一聽到董守業的四句五言詩一做完,立刻就是吃了一驚,兩眼冒光,就跟那饞貓聞到魚腥味兒似的,馬上出聲問道:“董公子,此詩方式並不多見,但其新奇獨特,非同一般,又於古樂府之風頗為相似。不知公子可否為小女子解惑?”

董守業這廝這時也開始賣乖了,也不想說是自己發明的,於是又將自己的便宜師父搬出來,隻聽這廝大言不慚地說道:“蔡小姐果然是才思敏捷,不錯此詩可以成為五言絕句。乃是在下在與師父學藝之時,師父他老人家傳授給我的。”

蔡大美女聽了以後更是激動難耐,董守業這廝話才剛剛說完,就立刻發聲問道:“敢問董公子,這五言絕句有何特點,可否告知?”

蔡琰說完以後,頓時臉色一紅,自知剛剛自己已經失言了。又出聲說道:“董公子我失禮了,不該亂問貴師門傳承之秘的。”話說這個時代對師承看得極重,儒家宗典:“天、地、君、師、親。師承僅僅排在君臣之義以後,是這個時候最為重要的倫理關係之一。師門典籍,或者是師門治經作賦的技巧怎麼能輕易地告訴別人。漢代的世家大族是如何形成的,還不是這些世家大族壟斷著知識,一般人想要獲得知識就必須拜在這些個世家大族的門下,成為其門生,作為其羽翼的一部分,對方才能對你敞開知識的大門,像漢末最著名的四世三公的袁家,楊家等都是以治經聞名,然後累世積累,不斷壯大,無數英雄豪傑拜如其門下,成為其羽翼臂膀,門生故吏。這袁家自祖上袁良起,是從西漢易學大家孟喜,袁良之子袁安師從其父,從此以後袁家就一直鑽研《易》學,《易》學成為袁家的家傳絕學。

現在的蔡琰與董守業可以算得上是非親非故,蔡琰也沒有要拜入董守業門下的意思,可是蔡大美女貿然向董守業請教其師承的不傳之秘,在這個時候看來是一種非常失禮的舉動,尤其是蔡琰這種出自書香門第,累世公卿的大家族的千金小姐。

要說這蔡小姐這種治學嚴謹的態度是的確值得表揚的,但是畢竟每個時代都有其局限性,這種冒失的行為董守業雖然不會計較,但是周圍的衛道士們卻不一定不計較,況且人言可畏。蔡大美女這種行為的本身卻存在問題,難免會為人所詬病或者不齒。雖然董守業本人不會在意這些個虛頭八腦的東西,況且說這些東西本身也不是董守業獨創,在二十一世紀基本上找個小學生都能背出唐詩三百首,又能計較什麼版權問題,師門傳承。

董守業聽到蔡琰出聲道歉,這才反應過來封建社會禮教這東西在這個時代還是存在的,對一些行為還是有所限製的,立即出聲說道:“蔡小姐,言重了。家師曾經對我說,學術之道,在於相互交流、切磋,才能相互學習,不斷增益,才能不斷進步,使學問逐漸發揚光大。學問之中沒有不可說的秘密。”

蔡琰聽到董守業開解自己的話,頓時眼前一亮,嘴中不斷重複著“學問之中沒有不可說的秘密”這句話。

這時候猴精的杜畿卻是突然說道:“董將軍,在下還有一些瑣事需要處理,暫且告退了,還望將軍勿怪。”說罷卻是朝著徐晃等人擠眉弄眼了幾下。

這徐晃自然不傻,立刻反應過來,人家杜畿是給自家三弟創造機會呢,自己當然也不能留在這裏當那幾千瓦的電燈泡了,立即跟著說道:“三弟,軍寨那邊好像有點問題,為兄得去看看。華校尉也一起去吧!”華雄聽到徐晃叫上自己,立即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雖然反應慢了一點,但終究是反應過來了。

這時,這幾個見風使舵的好同誌也不等董守業回複,立刻轉身就走。可憐典韋這腦袋雖然比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可是智商情商,卻是比眾人低了不少,見大夥走的走散的散,不明所以,還站在那兒狂撓自己的大腦袋呢,一心想著自己作為自己公子的貼身護衛,保鏢頭子不能擅離職守,要時刻守在自家公子身邊。董守業那便宜大哥徐晃走了幾步,見典韋還愣在那兒,於是轉身回到典韋身邊,拉起典韋就走,把典韋這個撓著大腦袋的怪人搞的是莫名其妙的。

蔡琰見眾人都走了,頓時也明白過來是什麼情況了,古人早熟,女子十五六歲出嫁如家常便飯,情竇初開的年紀自然是通曉一點人事。見到眼下的這種情況,頓時小臉臊得通紅,看上去如熟透了的蘋果,端的是美豔動人,不可方物,直把董守業這枚色狼給看得都癡了。要說蔡琰這做學問的態度,卻是讓人敬佩,此時的情況雖然對她而言比較艱難,她卻依舊是不屈不饒,堅持不恥下問這種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