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業與自己的心腹眾將見麵之後,安頓好軍隊,此時董卓讓自己兒子將兵馬屯駐在長安東側的新豐。
新豐地處臨潼、閻良、和渭南的金三角地區 ,算得上是地處要津,京畿附近的要地,所以說董卓對自己寶貝兒子如此安排是重任加身、信任非常,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個“新豐”本身如果細細琢磨卻是頗有意思。
相傳漢高祖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之後,其父劉太公雖享受榮華富貴,卻因思念故裏,時常悶悶不樂。為此,劉邦下令在國都長安附近的秦國故地驪邑(今西安市臨潼區),仿照家鄉沛縣豐邑(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的街巷布局,為太上皇劉太公重築新城,並將故鄉的鄉親故友悉數遷居於此,太上皇這才高興起來。傳說新豐城建造得與劉邦家鄉豐邑一模一樣,豐邑百姓遷至新居,連雞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門戶,此所謂“雞犬識新豐”。公元前一九七年(漢高帝十年),太公駕崩,劉邦正式下令,將驪邑改名為新豐。
可以說新豐自建立以來就是父慈子孝的代表,而這出父慈子孝的主角又是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可以說新豐這個地方說的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董卓讓自己的寶貝兒子屯兵在這裏,難免沒有暗示的意思。從這兒也能看出這董卓作為一個老人對自己寶貝兒子的良苦用心。
董守業在安排好軍隊屯駐在新豐之後,輕騎快馬趕至長安麵見自己的便宜老子董卓。說實話,隨著在東漢這片土地紮根的時間越長,董守業對其父董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雖說曆史上大多對董卓的殘暴濫殺大書特書。隨著董守業對便宜老子的認識不斷加深,卻漸漸並不認可這些史家之言,畢竟曆史是由勝利者說的算,董卓的掌權無疑是侵犯了當時的世家大族的利益的,而縱觀三國時期的各個諸侯,無論是袁紹、袁術,曹操,還是公孫瓚陶謙,包括孫堅父子,劉表父子,甚至是出身草根的劉備,基本上都是代表著世家大族的利益,而董卓出身六郡良家子,手底下受重用的兵將都是出身關西的中下層武人,基本上可以下一個結論,就是董卓代表的關西中下層武人集團和以袁紹、袁術、曹操代表的關東士族集團的根本利益是不可調和的,所以隻要董卓沒有取得天下,那無論是關東諸侯中的誰取得了天下,都會將關東集團的餓階級敵人董卓的名聲作為寫爛寫臭。要說董卓殘暴,那曹操、孫堅父子、劉備也都不是好人,曹操救不用說了,屠城無數是其天下公知的人生汙點;孫堅的擅殺大臣,就連其老婆都是搶來的。其發家一路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谘,一路上可以算的上是燒殺搶掠了;劉備自詡仁義,但其在襄樊之時遭曹操追擊,放棄樊城攜民渡江,從者十幾萬百姓,這跟董卓強遷洛陽百萬之民到長安是一個性質,老百姓們都是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除非不要命了。
董守業趕到長安城中自己便宜老子董卓的府邸,隻見董卓與李儒早就收到消息,在府門前迎接。
董守業見自己的便宜老子在府門前迎接自己,立刻翻身下馬,跪在地上,朝董卓拜道:“父親大人在上,孩兒幸不辱命,協同徐中郎,擊敗了來追擊的曹操所部以及接應曹操的張邈所部。”
董卓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平安歸來也是非常高興,不由得大笑一聲,說道:“我兒英武,擊敗曹操,想那曹操也是知兵之人,黃巾一役中所立戰功不少,卻為我兒所敗,我兒真少年英雄也!”
董守業卻是立刻表示謙虛,也不想泯滅徐榮的功勞,畢竟人家剛剛表示服從自己領導,要是現在就侵占其功勞,難免讓忠臣寒心,讓其他將領生出異議,於是立刻出聲說道:“啟稟父親大人,此役三敗曹操皆由徐將軍指揮,孩兒不過適逢其會,徐將軍在第一次戰鬥中業已獨立擊敗曹操,在第二次戰鬥中,孩兒不過給了徐將軍些許支援,第三次戰鬥中與徐將軍合兵而已,孩兒在三次戰鬥中的功勞微乎其微,不足掛齒。那徐將軍武略過人,即使沒有孩兒相助,也能獨立擊敗曹操,將他打得屁滾尿流。孩兒怎能貪得如此大功,父親大人應該重賞徐將軍才是。”
董卓見自己的寶貝兒子不貪功反而注意籠絡手底下人,也不由的是老懷大慰。畢竟現在董卓已經六十多歲了,也可以說的上往後是時日不多,早就該考慮身後之事了,古時候人壽命沒有現在這麼長,活到四十歲就不算夭折,活到六十歲基本上那就是高壽了,所以董卓也開始考慮身後之事了。而他又隻有董守業這麼唯一的一點骨血,再想生小孩兒那是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性了,所以當然不會防備董守業籠絡其麾下部將,反而積極支持,為其提供便利,畢竟將來這番基業要傳給兒子的,要是董守業沒有能力,不會籠絡董卓麾下的將領,董卓才會為其著急擔心呢。於是出聲說道:“具體我兒在此戰中立功多少,倒也不必謙遜,徐榮已經將此役的詳細經過,寫成戰表,呈送與我,徐榮在戰表中也是對我兒推崇之極。至於徐榮方麵我自當重賞,但是我兒也是功不可沒。”